抚州市政协把脉开方推进精准扶贫

01.03.2016  11:40

  “只有通过深入基层,和老百姓面对面深聊细挖,才能真的找出‘穷根’、找准发展的路子、脱贫才会精准。”这是抚州市政协主席和8位副主席参加精准扶贫调研后共同的感受。1月下旬至2月22日,该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深入扶贫挂点村,摸清贫困现状、分析致贫原因、提出脱贫对策,形成了9份有鲜活事例、有分析深度、有可行思路的精准扶贫调研报告,以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对我省脱贫攻坚的殷切期望,为市委、市政府新一年谋划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献上了一场及时“智慧雨”。 “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已经列入2016年度抚州市政协协商工作计划。

  “谢主席,今年我们准备搞养鸭产业,但缺少一些资金,希望帮忙给些政策和资金支持。”2月16日,黎川县店前村贫困户毛建华对来调研的抚州市政协主席谢发明坦诚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今年以来谢发明第三次到挂点村实地走访调研。“你的想法很好,我们将争取市、县扶贫移民局无息贷款政策,解决你的资金难题。”谢发明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谢发明建议有关部门按照“定对象、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的要求,一户一策、因户施策,制定出台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明确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和增收来源,争取更多的扶贫帮扶政策,并不折不扣地落地实施,变以往“大水漫灌”为“小水滴灌”式扶贫,一户一户销号,最终实现全面脱贫。

  “发展大棚无公害蔬菜行不行,贫困户如何申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收入?”崇仁县白露乡汀桥村书记吴龙发向挂点领导抚州市政协副主席黄耀波寻求招术。汀桥村历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掌握种菜技术的农民占40%,目前他们大多数选择在外种菜谋生。“发展产业就是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黄耀波在调研中建议,乡汀村要充分发挥种菜技术特长,鼓励村民返乡创业就业,着力发展100亩大棚有机蔬菜产业。鼓励贫困人口参与蔬菜种植,推行“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形式,将政策向基地倾斜,让贫困户在蔬菜产业发展上分得红利,增收致富。

  广昌县杨溪村贫困户住宿安危问题一直是抚州市政协副主席徐建辉牵挂在心头的大事。调研中,当了解到有40余户贫困户仍住在土坯房中,居住条件较差时,徐建辉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实地察看房屋漏风漏雨情况,并与市、县(区)挂点干部商讨解决之策。他说,能不能帮助贫困户搬出土坯房,改善居住条件是衡量一个地方困难群众是否脱贫解困的最直观印象。建议各级政府把解决贫困户土坯房改造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按照“政府出一部分、社会捐助一部分、挂点单位帮扶一部分、贫困户自筹一部分”,尽快解决贫困群众基本住房问题。对确实没有能力自筹资金的特困户,可先利用政府帮扶和社会捐助资金,帮助他们建起一层能遮风挡雨的砖瓦房,让他们住有所居,住有安居,等他们经济或条件好转后,再加盖楼房。

  市政协副主席陈云斐、郑友清、贾益纲、周付德、蔡青、柏林也分别深入到扶贫挂点村,上门与贫困户拉家常,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并深入田间地头,实地察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情况。针对贫困村存在的问题,他们提出了扶贫先扶志,着力提升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志气;坚持产业扶贫,实现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教育帮扶,解决脱贫村发展后劲;配强村委班子,增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等意见建议60多条。一条条精准建言,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精准发力,开启了精准扶贫的新思路,使扶贫之水真正浇到穷根上,开出幸福之花。 (龚雪华杨磊甘军根)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