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聚焦抚州黄洲桥被拆 呼吁古物保护要顾“长远”

09.12.2014  02:36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12月8日南昌讯(记者 胡康林)今年9月4日,本网首发的 《江西抚州一古桥将被拆 网友专家共呼吁“手下留情”》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古物保护与城市建设该如何权衡数月来也一直备受争议。12月8日,央视《焦点访谈》对黄洲桥被拆一事作了专题报道,以《古桥之死》呼吁各级政府对古物保护要顾“长远”,要有准确的判断。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黄洲桥位于江西的崇仁县,这座桥八墩九孔,样式美观,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一座地标性建筑,见证着崇仁的变迁,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崇仁人。不管从哪方面说它都应该得到妥善保护,但现在这座桥却被拆掉了,被终结了生命。

  11月12日凌晨4点,一场祭河神的法事在一座古桥上举行之后,这座始建于1400前的大桥便轰然倒掉了。

  这起事件立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也引发一场关于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争论。

  这座桥名叫黄洲桥,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境内。据当地县志记载,黄洲桥始建于唐代,当时为一座浮桥。1248年开始修建石桥,文天祥还曾经为它题写桥名。此后,这座桥历经多次损毁。清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重建,重建后的黄洲桥为八墩九孔石桥,全长139米,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据古桥梁专家介绍,黄洲桥属于多圆心的圆拱桥,在修建时运用了不少先进技术。它的存在,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桥梁建造技术具有标本意义。

  就在拆桥之前,江西省文化厅还专门向抚州市文化局、崇仁县文化局下发了红头文件,称该桥“有较高保护价值”,要求“未经审批同意之前,该桥必须实行原址保护,不得擅自拆除”,但这座古桥依然在没有任何公告的情况下被拆掉了。据了解,向县政府提出拆桥申请的不是别人,正是县文物部门。那么拆桥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江西省崇仁县文体广电局局长熊兴华说,黄洲桥属于尚未核定为保护单位的一座桥梁,属于一般文物桥梁。

  因此只要向省里报备即可自行决定拆除。据了解,由于我国文物保护单位资格的确定是分批次的,这意味着,只要被列入文物登记名录的,也就进入待审核环节,如果符合条件就会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专家表示,黄洲桥正是处于这种状态,而且入选可能性极大。对于不可移动文物,国家文物保护法第20条明确规定,“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那么县文物部门在向省里报批之后得到批准了吗?

  熊兴华说,申报的时候没得到批复,所以觉得只要备案就可以了。

  于是,崇仁县就在没有得到省政府批准的情况下便开始了拆迁工作。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第20条的规定,“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第22条的规定,“不可移动文物已经全部毁坏的,应当实施遗址保护,不得在原址重建。”但是崇仁县的规划恰恰是拆了古桥,在原址上建新桥。

  虽然拆古桥是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但是因为县里有拆旧桥修新桥的刚性要求,于是黄洲桥还是没能躲过一劫。那么崇仁县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

  据了解,崇仁县拆桥主要有3个原因:第一、危桥,上海一家专业检测机构对该桥作出评定,认为黄洲桥桥墩和桥面损坏严重,被评定为5类危桥,建议及时封闭道路,拆除重建;原因第二,交通不畅,据官方介绍,崇仁河两岸有六条主干道交汇于黄洲桥,桥面较窄却承担县城内60%的人流车流,因此每天早中晚三次交通拥堵;第三、防洪能力差,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抵御20年一遇洪水的标准。但是有专家表示,这些问题除了拆桥,其实还是有其他办法解决的。

  事实上,崇仁河上目前已有4座桥梁,分布在黄洲桥上下游。桥梁专家组建议,可将大桥改为人行桥,禁止机动车通行,加固桥身从而做到能够抵御1-2小时特大洪水。如果仍然做不到,那么可以拆除中间三孔,改成钢筋混凝土的单孔,从而增大泄洪能力。

  专家表示,拆桥其实是最简单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既保护文物,同时又解决民生问题,才真正考验当地政府的智慧。保住老桥,在附近修建新桥,实现人车分流更为合理。为何不采取这样的办法呢?县规划部门认为,这将加大建设难度,增大成本。

  尽管拆桥的法律依据不充分,在存留方案上还存在种种争议,但是这并不妨碍拆桥行动的进行。黄洲桥在历经百年风雨之后,永远地成为了历史。那么接下来它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

  按照县里的设想,保存最完好的一孔将被移到南阜公园的一处人工湖上作为景点。而其余被拆下的巨型条石,则堆放在空地里等待安置。

  事实上,黄洲桥的悲剧在我国远远不是唯一的一起。据专家介绍,我国原有古桥梁400多万座,但是幸存下来的只有一万多座。一同消失的不仅有古桥本身,还有它的工法技艺;被割裂的不仅有历史文化,还有它与当地民众的情感纽带。黄洲桥的倒掉,带给我们现代人的思考注定将会是很多的。

  在全国,像黄洲桥这类不可移动的文物还有很多,其中有不少同样面临着被损毁拆除的危险。对于这些文物,尽管法律要求必须进行保护,但是如何保护、如果破坏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却没有具体条文,如何从根儿上保护好它们已经迫在眉睫。

  拆除文物,是为了生活方便,为了发展经济,听起来有理。但是我们应该学会算账,眼前的好处和文物蕴含的价值比起来,到底哪个更重要些,应该有准确的判断。如果我们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就难免犯错。而有些错误一旦犯了,是无法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