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出来的大爱

09.04.2015  16:24

  在万年县苏桥乡垱下村的村民眼里,李希平老汉是一个“抠门”的人:年均添置不了一件新衣,半月才买一次鱼肉,住的是一栋两层的破旧小楼。但就是这样一位“抠老汉”,13年来累计省出5万余元,用于资助贫困学子的生活、学习,用大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艳阳天。

  2002年,李希平退休时,儿女大多长大成人。由于长期居住在学校附近、每日看着农村学生成长的他,认为自己有精力、也有点能力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什么。在与孩子们的交谈接触过程中,李希平了解到一些学生因为家境贫困,连基本的文具都买不起。和老伴商量后,李希平决定开展“家庭减支”行动:在屋前房后种上蔬菜,减少买菜支出;灯泡换成节能灯,减少用电支出;不吃水果零食,不买新衣新裤,减少日常开支……7个月后,李希平从每个月900元的工资中挤出3500元,购买书包、文具盒、笔本等学习用品,捐赠给苏桥中心小学和南溪中学的贫寒学子。10多年来,李希平累计为贫困学生捐钱捐物达2万余元。

  苏桥乡地处偏远山区,留守儿童很多。他们大多和年迈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李希平看在眼里,萌生了创办“留守儿童书屋”的想法。可建书屋,钱从何来?为了筹钱,他收集整理500多册旧书籍,并开始了更长时间的“家庭减支”行动。2005年,李希平用攒下的1万余元,购置2000多册图书,建起万年县第一家“留守儿童书屋”,供孩子们课余时间免费阅读。之后李希平坚持省吃俭用,每年更新1000元左右的新书。如今,书屋存书量达5000多册,成为当地留守儿童的精神乐园。

  张 华 江西日报记者 吕玉玺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