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护考”须拿捏好关怀与娇惯的界限

06.06.2017  09:50

    又到一年中高考季,有关中高考的消息又铺天盖地而来。台海网6月1日报道,厦门高考限噪昨日起实施。《每日新报》6月2日报道,即日起至6月8日、6月10日至6月18日期间,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各施工现场白天严格落实降低噪声保证措施,一律禁止夜间施工;同日《法制晚报》报道,北京启动静音模式为中高考服务,违规作业最高罚万元。

  随着中高考的临近,不少地方高度紧张,动用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进行管制,如临大敌。

  不错,中高考很重要,考试成绩的优劣决定着参考者的命运,为考生创造一个好的考试环境,让考生不受干扰,发挥出正常水平,是应该的。

  但是,问题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做法已经太过了,如“静音行动”之类的做法。难道有声音就不行了?确实,噪音分散人的精力,干扰人的思考。但是,正常的声音并不会对人的思考形成影响。如果连正常的声音都无法承受,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生活在真空里,以后步入社会也难以适应。

  不仅如此,一些家长也对孩子的中高考重视得过头了,为了孩子中高考,可以说能做的事情都做,为孩子订高档旅馆,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这些做法好吗?

  “过犹不及”。有这样一个故事,后羿是古代传说中射箭技艺精湛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因为夏王给他加了万金筹码,再让他射箭,他就射不中了。原因是在金钱、名誉面前,他患得患失,有了压力,乱了方寸,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

  对孩子的中高考施加过度关注,制造出浓浓的考试氛围,会增加孩子们的名利感,让孩子们无形中感到巨大的压力,这并不利于孩子们正常的考试发挥,反而可能影响孩子们的最终成绩。

  中高考再重要,也仅仅是一场考试,是人生中的一次考验。在以后的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比中高考更复杂的事情,那时你还能指望有人给你提供好的环境、无微不至的关怀吗?中高考就是一次考试,不应该搞得紧张兮兮的,社会和家长应该淡然一些,学子们也不应该那么娇贵,经受一些考场外的考验并非坏事。

  文/张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