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从“争坐绿皮车”里读懂民生

28.01.2014  19:02

2014年春运中,高铁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但据媒体调查发现,虽然坐动车的农民工多了,但许多农民工还是争坐“绿皮车”。农民工表示,“我不缺时间,缺的是钱。

改革开放初期,曾经流行过一句话: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折射的改革精神,正是那个时代的鲜明符号。可农民工争坐绿皮车,特别是这句“不缺时间缺的是钱”,却带来了另外一番感觉。

从世界范围看,这几年高铁已经成了主流交通方式,甚至有些城市提出“城市梦首先就是高铁梦”的口号。确实,高铁以其大容量、高速度,极大地颠覆了经济社会地理,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流动。这几年高铁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高铁给人们出行带来的高速和舒适也有目共睹。但也要看到,社会是复杂的,民生是复杂的,同一个事物由于位置不同,观察的视角不同,带来的感受完全不同。

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看到并承认高铁的高速和舒适,他们也希望经历并享受高铁的高速和舒适。但这种高速和舒适,是以高票价为支撑的。对于一些人来说,相对于速度,金钱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有些人来说,速度很重要,金钱也很重要。对于农民工来说,节省的那点时间,带来的那点享受,远远抵不上增加的支出。这是一种真实的民生,从这里更能读懂中国。

每个人都是时代列车的乘客,虽然所处的阶层不同,但农民工也并不隔绝于这个时代。他们也知道高铁,他们也向往高铁。可他们更在乎口袋,更清楚增加的支出可以给孩子买一个玩具,可以给妻子买一件衣服,可以给老人买一个礼品。对于他们来说,增加的速度、节约的时间,很难变成金钱——他们不能不在乎增加的票价。他们不是不要速度,而是希望高速能够不以高价为前提。如果高铁能够保持绿皮车的价格,他们肯定愿意选择高铁;如果高铁只是比绿皮车价格高一点,他们也可能会选择高铁;可当高铁在价格上远远高于绿皮车时,他们的选择只能是绿皮车。

这种真实的民生,值得我们重视;这种民生诉求,也应该启示我们再一次思考铁路的发展。高铁的发展是方向,也是主流,但必须看到国家的复杂,看到需求的多元。如果回家的列车既能有高铁的速度,也能有绿皮车的价格,那肯定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相信彼时,再也不会出现农民工“争坐绿皮车”的现象了。

高铁时代,应该听懂“争坐绿皮车”蕴藏的深意。“当然也希望在别涨票价的前提下,车上环境能再好一点,再暖和一点,上车的人都能有座位。”这里指向的其实就是高铁的速度、绿皮车的价格。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