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解读】2016:真抓实干开局之年“满堂红”

08.02.2017  10:12

   优平台强集群 产业层级加快提升

  【报告摘要】

  九大重点产业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57.13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755.81亿元,同比增长9.6%。VR产业基地创新孵化中心正式启用,50余家企业签约入驻,VR产业开始起步;全省金融商务区升级步伐加快,落户各类金融企业215家。粮食生产总体平稳,实现“十三连丰”。

  【报告解读】

  一组组详实的数据,让人看到过去一年南昌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的成就。去年,我市现代制造业蓬勃发展。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增长,食品、汽车等产业总量持续攀升,汽车产业突破800亿元。江铃集团成功拿到全国第七张纯电动汽车生产资质,开启了南昌新能源汽车新纪元;引进了华夏九州通航总部及运营基地、鸿鹄航空AC500等通用机型研发及制造、南方云天无人机制造3个航空产业项目,航空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南昌“光谷”建设成绩喜人,南昌LED产业创新示范园开工建设,市光电产业研究院和国家级检测中心筹备工作顺利推进。

  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胜利路步行街、新洪城大市场项目加速推进,绳金塔商业街被评为全国特色商业街。万达茂及主题乐园项目开业,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正式投入运营。物流业加快发展,南昌市获评为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快速增长,分别达到8301.1万人次、816.8亿元,增长50%、51.8%。“慧谷”建设稳步推进,九次方大数据公司正式落户,百亿“中科心客众创基金”正式启动,中航长江设计师创意产业园得到李克强总理充分肯定,获赞“创意无限、市场无限”。

  现代农业加速推进。我市农业主体不断壮大,国家级龙头企业12家,省级龙头企业111家,分别占到全省的1/3和1/7,发展各类农业专业大户7846家,家庭农场8349家,农村合作社4330家,分别占全省的1/5、1/3、1/4。安义县江西绿能公司实行的“公司+生产大队+种养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绿谷”建设有声有色,“两区一廊”示范工程强力推进。

   抓改革促开放 发展动力明显增强

  【报告摘要】

  制定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南昌市关于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基本形成了“1+N”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承办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四届会商会,共同签署了《南昌行动》。

  【报告解读】

  2016年,我市改革红利加快释放。企业事中事后改革进展顺利,全市企业监管大数据中心全面建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开展项目涉审中介机构诚信管控平台建设工作。积极创新重点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多元结构的产业引导基金,PPP模式融资改革试点加速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和“营改增”改革深入推进。

  创新创业动力强劲。我市加大了资金保障力度,全市财政科学技术支出10.17亿元,增长25.56%。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首批国家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城市”。“璀璨计划”技术创新与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加快建设,与中科院、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技术创新合作加快推进。全年专利授权8592件,增长36.9%,占全省总量27.3%。

  在开放合作方面,我市稳步实施省内融合,加快开展省外协作,内联外融纵深推进。昌九一体化有新的突破,实现了住房公积金贷款一体化,两市户口迁移实现“一站式”办理;昌抚一体化有序推进,“1+8”系列合作协议初见成效。举办了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市长联席会,加入了中英地方合作联合工作组、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南昌至洛杉矶航线首飞,实现了全省洲际航线零的突破。

   抓统筹提水平 城市品位提档升级

  【报告摘要】

  轨道交通2号线、3号线加快建设,4号线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停车场三年攻坚计划大力实施,41个停车场顺利完工,投入使用泊位数7935个。旧城改造共投入140亿元,完成改造户数2.6万户。26个“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和46个中心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8天,优良率为86.9%,在中部省会城市排名第一。

  【报告解读】

  2016年,我市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容貌更靓。其中,市民关注的南昌外国语学校新高中部已完成建设,即将投入使用,外国语学校初中部、九龙湖小学(南师附小)、腾龙学校、朝阳中学建设和南昌十二中扩建工程加快推进。省妇幼保健院红谷滩医院正在进行基础施工,省儿童医院红谷滩新院、省人民医院红谷新院主体施工已完成,南昌一附院象湖分院主体工程竣工封顶。同时,环境卫生“马路本色”行动、“五车六乱” 、“十二大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启动,环卫保洁三级监督考评全覆盖监督机制已经建立,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乡村面貌更美。全力打造了18个特色小镇,进贤县文港镇被授予全国“特色小镇”称号。新农村“七改三网”建设和通道 “五化”整治成效明显。农村水环境治理试点工作顺利推进,乡村及农业企业污水处理站达到47个,梅岭、西山等8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村民建房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态环境更优。深入实施“蓝天、清流、净土”行动。“黄标车”加速淘汰,扬尘污染综合防治有序推进;“河湖长制”全面推开、成效显著,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赣江、抚河14个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增投入补短板 幸福指数持续攀升

  【报告摘要】

  全年共筹集资金约385亿元用于教育、医疗、社保、保障性住房、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工程,筹集资金约220亿元用于28类510项惠民便民利民工程,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痛点、难点问题。

  【报告解读】

  2016年,我市民生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社会保障网全面织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25.2%;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6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41.1%。五大保险超额完成,在全省率先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力度加大。打响了“产业、保障、安居”三大精准扶贫攻坚战,全市贫困人口由4.65万减少到2.4万,贫困村由80个减少到49个,贫困发生率由1.8%下降到0.95%,圆满完成了年度扶贫任务。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医疗健康方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村卫生计生服务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人数达170余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国有化、固定化率达到100%,市直8家医院门诊“先诊疗后付费”流程改造全面完成。教育方面,全市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数达1万余个,占比提高到75%。全市民办学校发展到65所、在校生7.8万人。义务教育非政策性“零择校”成果进一步巩固。文化体育方面,全市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了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管理局挂牌成立,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有序推进。唱响城市名片,“天下英雄城”品牌深入人心。城市15分钟体育健身圈更加完善,2016年首届南昌国际马拉松、南昌市第十六届运动会成功举办。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紧紧围绕“双提升”总目标,扎实开展打击“盗抢骗”等专项行动和综治工作“百日攻坚战”,全市发案数持续下降,破案率继续上升,公众安全感指数持续上升。全国综治“南昌会议”协助筹备工作获得充分肯定。

   数字南昌

  “十三五”实现开门红:2016年,全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54.99亿元,增长9.0%;财政总收入790.8亿元,同口径增长1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02.2亿元,同口径增长11.6%;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540.26亿元,增长1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11.50亿元,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8.00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30.65亿美元,增长13.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19元,增长8.4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52元,增长9.2 %。

  首位度稳中有升: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全省排位均较2015年底前移1位,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4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分别较2015年底提高1.0、0.7、0.7、0.1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收入结构持续改善,全市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占比分别达到86.5%(省口径)和79.2%,均排名全省第一,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和10.8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4.2∶53.0∶42.8。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7.7%,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9%。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4.43万元/人,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330.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

  (记者 邓维 熊家福)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
关于2018年5月我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抄告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