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系列报道】新生报到,是“独立派”还是“同行派”

27.08.2016  10:35

    服装报讯(记者 赵冉冉  陈楹) 上大学,当然值得高兴,上大学意味着崭新人生开始的同时,但也意味着一次长远的别离。孩子长大了,成年了,很有可能是第一次出远门,至少是第一次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还要独自面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这至关重要的人生第一次,没有理由不凝聚全家人的力量,新生报到便是最好的体现。但是,父母陪同真的好吗,要不要让人生第一次独自面对就从大学报到开始呢?

独立派:希望家长明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一开始我父母不同意我自己去,可我坚持要自己去。我主要是觉得自己已经成年了,可以独当一面了。于是,我选择自己去学校。”16级时装设计1班的刘欣欣说。刘欣欣是一名河南姑娘,独自一人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江服。
    “说服父母的过程很不容易,他们的理由是我从小被呵护着长大,没有那么多社会经验,没有能力自己带着那么多行李独行1000多公里。我不断地跟他们强调我已经成年,虽然暂时没有那么多社会经验,但社会经验是我一点点积累的,独行的过程就是很好的积累社会经验的过程。我有信心可以应对一路上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我觉得应该是我的自信和坚持打动了他们,”刘欣欣说,“这种自信心应该是艺考带给我的。当时参加艺考专业课考试时,我就是一个人在省内到处跑,有这种经历之后,我多少有点自信。”
    刘欣欣表示:如果说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依然选择独行。平时出远门也许只是去逛街,或者跟同学一起出去旅游,要么离家近,要么有人陪同,都不算是独立。大学报到应该是一个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自远行,趁这个机会让自己学会勇敢,挺好的。
    “妈,我现在安全到达学校了,别担心。”广西女孩傅凤鸣在经历了火车晚点又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颠簸后,背着自己重重的行李,来到江服报到。与此同时陪在她身边一起报名的,不是父母,而是同为高中同学现在大学又同班的韦升卓,他俩都是16级数媒本科2班的学生。“因为我们都是美术艺考生,在一次集训之后我们就认识了,由于都是广西人,所以便相约着一起来报到,这样家长也放心一些。”被问及家长为什么不一起来时,她解释道:“我跟我妈都想的一样,就是让我自己来上学,可是我奶奶是老人家么,又不怎么放心,所以就想着让我二叔送我来,可由于他生意上临时有事情处理,所以就如自己所愿的跟同学一起来了。”随后笑着说:“不过这次火车坐的真是累死了,又挤又热,在家洗了澡之后在火车就马上汗流浃背了,果然报名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过通过这次的体验,我变得更加独立了。”

同行派:入学全家总动员,共享温馨时刻

      虽然学校和社会近年不断发出新生独自入学、培养独立能力的倡议,但家长对孩子考上大学的喜悦和执著的爱,让他们仍难止住陪送的脚步,庞大的新生“亲友团”依然是大学校园迎新时的一道风景。
      第一眼看到这个新生的时候,她正和爸妈一脸茫然地向招生办工作人员询问宿舍住处,见此,记者便赶忙迎了上去领着他们去了宿舍。通过在路上的闲聊,记者了解到,这名新生是来自16级软件工程本科1班的徐文静,正所谓人如其名,这名来自河北秦皇岛的女孩也确实是腼腆,谈及对初次来到大学的感受时,她捋了捋耳鬓的碎发笑了笑,说:“跟我想象中的大学差不多,环境美,地方也挺大的。”之后,徐文静的妈妈告诉记者说,因为路途遥远,她们此番来到学校已经赶了一天一宿的火车,再加上南昌天气闷热,所以感觉还是挺疲惫的。
    “孩子第一次出远门,况且第一次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以前也从未住过校,让她自己来上学实在是不安全,正好我们也顺道过来玩一下,所以就打算多待几天陪陪女儿再回去。”徐妈妈如是说。而被问及是否放心女儿一个人在学校生活的时候,一直笑着聊天的徐妈妈却不禁泪湿了眼眶哽咽着说:“说实话是不太放心的,毕竟这里离家远又没有认识的人,家里照顾不到,所以一切还得靠她自己……”对于妈妈的担心,徐文静则表示,没问题,一个人能行能照顾好自己。
    采访途中,一个个性活泼开朗,同时又不失古灵精怪的南昌本地姑娘映入眼帘,她就是来自16级服饰本科1班的万芳。当得知自己的专业与记者学姐的一样时,万芳高兴的睁大眼睛笑了起来,并互加了微信,她表示,自己本来可以选择在离家近一些的南昌市内上大学的,之所以来江服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从小就对服装感兴趣,并且之前在网上搜索资料做了功课,所以才会选择来这所比较有特色的服装院校,希望在这里可以学到有用的东西。而当谈到第二个原因的时候,万芳降低了声音捂着嘴说:“我想离爸妈远一些!”说完便怕爸妈听到似的咯咯笑了起来,谈及原因她表示,想试试自己离开他们的庇护还能不能生存下去,且变得独立一些。被记者问到是否对爸妈依赖性较强,能不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万芳也是笃定的说:“当然可以,我前段时间就与朋友一起去了一次外地,感觉还是可以的。因为我不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女孩。”
    16级视觉传达设计1班的涂姗姗也是南昌本地人,但是妈妈依然不放心,跟着她来这次报到,同时也想看看学校环境,于是便商量着送她到学校。凑巧的是,记者在招生办还遇到了一位学长,2007年就读于我校的孟学长在等着妹妹来报道,孟学长说:“学校的变化特别大,看到这些新生报到不禁想到自己来报到时激动的心情。”这次陪妹妹来报到,也是来看看自己的母校。
    不少家长表示,送孩子去上学一方面是放心不下,另一方面则是想看看孩子的大学,“孩子人生中这般重要的时刻,尽量不要缺席。”
    让孩子自己坐车、出远门,这种体验是一种放手,也是独立的开始。父母送子女上大学,既是与孩子共享进大学的喜悦,也是表达一种爱。相信很多大学生日后回忆开学报到的那天,会记得父母帮自己扛行李的背影,会记得千叮咛万嘱咐的那些话语。
      不管是家长送或者不送,都应该跟孩子商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事事代劳,毕竟孩子也大了,有些事情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如果实在不放心,可以适当的去一两个家长。最重要的是提醒孩子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