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别报道——胜利从这里出发:《缺失的门板》

01.10.2016  19:07

江西广播网10月1日讯:
在于都县城建国路20号,有一处依然保持着初始风貌的老宅,老宅的20多个房间有不少房门缺失,这些缺失的门板哪里去了?请听报道《缺失的门板》,采制江西台记者李先、万芳:

金秋时节,走进深巷中的于都县建国路20号,一座典型的清末客家民居出现在记者眼前:“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门板,有的门是有两扇叶的。他这里整个有20多个房间,这些房间的门板就捐给红军架设浮桥用,没有找回来,所以现在就有缺失的门板。
顺着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所指的方向,记者注意到,这幢老宅的多个房间的门框上不见门板,一些户枢上已经长出青苔。
缺失的门板,无声地诉说着于都人民倾其所有支持红军渡河长征的故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集结于都,准备长征,沿岸群众和县城居民几乎将家中所有的门板、木料,甚至老人寿棺等一切可用器材捐献出来,在60里长河段架起了5座长400多米的浮桥。
得知红军架设浮桥需要木料,居住在于都河畔的居民刘赞唐捐出了家里的二十多副门板和床板。刘赞唐的后人刘光沛:“录音:1934年的10月17号,我家太爷爷踊跃的捐献了门板,捐出来20来块门板,给红军搭浮桥,让红军顺利渡过于都河。
82载时光流转,房屋依旧,房屋的大部分门板却没有再安装上去。刘光沛告诉记者,他的爷爷刘赞唐曾经说过,门框空就空着吧,留个念想:“捐出去的门板呢,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再搬回来,我家老太爷的意思是给大家一个念想吧,也就没有补回去了,到现在为止,很多地方门板都是空着的。
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副馆长张小平:“现在还缺失了一些门板到至今。当时我们也问他原因,他就说留个念想,所以就没有补上新的门板。
在这座老宅斑驳的墙上,“打倒帝国主义”、“穷人不打穷人”等红军留下的标语至今仍然清晰可见。这幢门板缺失的老房子,如今成为了游客感悟长征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