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陈腊英:“我就是为讲台而生的”

10.11.2014  11:42

  “只要一拿起课本、教案,只要来到教室,我就忘了自己是一个病人,因为站在孩子们中间我很快乐。

  ■本报记者 徐光明

  作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她不管走到哪儿,都是“正能量”:

  她因为生病做肾移植手术,至今负债累累,但她积极乐观面对;

  她2003年以来一直与病魔顽强抗争,身体康复后立即回到学生身边,并把自己的经历写进日记;

  她关爱孩子,特别是那些性格内向、学习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

  她就是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大城镇中心小学教师陈腊英。

   与命运抗争不屈不挠

  齐刘海儿、马尾辫、爱笑,这是陈腊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了她开朗的性格。作为“80后”,陈腊英除了有感人的教学故事,还有许多励志的生活故事。

  陈腊英3岁丧父,4岁成了村里人人皆知的“小小放牛娃”,6岁给弟弟洗尿布,照顾母亲坐月子,18岁她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

  1998年,18岁的陈腊英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在大城一所偏僻的村小。5年的村小教学,练就了陈腊英坚韧的品格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2003年,陈腊英调到镇中心小学任教。

  就在陈腊英满怀信心地追逐人生更大理想的时候,却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但她仍坚持教学,“我放不下学生!

  陈腊英的病情不断恶化,她必须每周做两到三次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几年中,她一次次被背着去做血透、一次次被抢救,就这样,她带病坚持上课近4年之久。后来,病情恶化成尿毒症,危及生命,可面对高昂的治疗费,陈腊英曾想放弃生命。27岁的她写下遗嘱,要把治病的钱捐给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准备捐献器官。

  陈腊英患病仍然坚守讲台,她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特别是高安教育系统的师生们纷纷为她捐钱捐物。想着那么多的爱心、那么多可爱的学生、那么多的期盼,陈腊英没有绝望,她默默坚守着。10年来,陈腊英一边教学,一边与病魔抗争。

  在学校和社会的资助下,2008年10月,陈腊英终于做了肾移植手术。她凭着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对社会的无限感恩,顽强地活了下来,创造了医学上属于十万分之一的生命奇迹。陈腊英的身体逐渐康复,她说,上天的眷顾是让她更好地回报社会。

   传递阳光与关爱的人

  为了治病,陈腊英家里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为了还债,每个寒暑假她都外出打工,摆过地摊、做过家教、当过保姆……生活的艰辛对于这个积极、乐观、向上的女孩来说算不了什么。她常常说,“现在对我来说活着就好,有工作的能力就好,有爱的能力就好。上苍让我活下来,就是让我更好地去爱人”。

  不管走到哪儿,陈腊英都是“正能量”:

  她能给许多身患重病的人冲淡悲伤、赶走绝望。她是数十位重症病人的“力量天使”,告诉他们要对未来和健康充满自信与期待。她曾给灰埠中学一位老师的外甥送去她的《抗病魔日志》,给予安慰和鼓励,告诉他要积极配合治疗。在广州,她认识了一个几乎绝望、想要放弃治疗的男子,她给予他经济帮助和精神鼓励。如今,这个男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发廊,正在积极筹钱等待着肾移植……他们都说,在陈腊英身上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能看到人性的光芒。

  陈腊英还是南昌监狱的特殊“帮教”,至今仍和一名犯人保持着联系,写信并探望,给予他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有时候,为了能让犯人安心改造,她还去帮忙寻找他们的家人。曾经有一次,一名犯人的老婆和孩子来找她,她给孩子买了学习用品,并把自己当时所有的家当800元给了那对母子。他们离开时,她还跑到房东那里借了200元钱给他们当路费。那个犯人知道后,决定要为陈腊英终生吃素,为她虔诚祈福。

  陈腊英的特长之一是写作。她的笔名是“辛束儿”,是网刊《榕树下》的网络写手,工作之余写下大量对生命、生活热爱的文章。从她一篇篇精美的散文和深情的诗歌里,人们看到了她那颗对命运不屈不挠的坚强和对社会感恩、对教育执着、对学生挚爱的纯洁善良的心。

   有一颗永不疲倦的爱心

  “只要一拿起课本、教案,只要来到教室,我就忘了自己是一个病人,因为在学生们中间我很快乐。”陈腊英说。

  2009年新学期开学后,陈腊英术后恢复不到4个月便强烈要求重返校园。为了让她早日康复,学校只给她安排了一些轻松的工作。

  2012年下半年,陈腊英重新当上班主任,从事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她特别留意那些性格内向孤僻、学习困难、家庭情况特殊的学生,利用周末带他们一起爬山,跟他们一起游戏,走进孩子的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融入集体。她还利用放学后的自由活动时间,邀请学生到自己家里,和他们聊天、陪他们玩耍。在孩子们眼里,陈腊英不仅仅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可爱的大姐姐、知心的好朋友,更是一位温柔的母亲。

  有一次,陈腊英想去学生张进峰的家里家访,但遭到了拒绝。陈腊英很是纳闷,她找到张进峰谈心,得知他是从贵州转学来的彝族人,父母不识字,都在砖厂打工。种种原因让张进峰变得敏感、自卑,上课从不发言,课后也没有朋友一起玩。

  于是,陈腊英主动要求做他的“临时妈妈”,关心照顾他,辅导他学习,给他检查作业,指导他看课外书,并将自己的经历讲给他听,帮助他重新建立自信。很快,陈腊英成了张进峰最信任的知心朋友。当张进峰遇到困难和苦恼时,总是第一个告诉陈腊英,向她寻求帮助。一学年结束后,张进峰变得开朗活泼,成绩也突飞猛进。

  在日记里、作文中,学生们常常把陈腊英称作“天使”、“仙女”。陈腊英告诉孩子们,让老师美丽的是一颗心——一颗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心,一颗热情奔腾的心,一颗永不疲倦的爱己和爱他人之心。

  2014年教师节,陈腊英收到了很多学生给她的贺卡,其中有正在教的学生,也有毕业了的学生,甚至有她刚参加工作时教过的学生。陈腊英感到非常欣慰:“我就是为讲台而生的,这辈子我都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讲台!

文章链接:陈腊英:“我就是为讲台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