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违拆临改变南昌商业地图 老城商户转战新城区

14.08.2014  14:51

    南昌瓦罐汤、湖南牛肉粉、四川担担面、新疆烤羊肉串……13日,租住在南昌半边街、做了5年烤鱿鱼生意的戴坤,离开了这条汇集各地美食的小街,开始把自己的“战场”搬到了南昌高新区。

    “以前这里的美食是三步一家店、五步一家铺,现在全拆了。”戴坤对此记忆深刻。其实,自去年10月南昌市启动“拆违拆临”工作(以下简称“双拆”)以来,消失的除了美食一条街半边街,还有南昌八一广场北路的“女人街”、国安路的烧烤一条街、二七北路的“汽修一条街”、北京西路省政府长廊的自行车与电动车一条街……

    与此对应的是,随着这些特色街纷纷从老城区撤离,南昌居民吃喝购娱等消费习惯悄然改变,消费半径也由此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新老城区商圈竞争。

女人街”所有服装店全搬走了

三步一粉店五步一汤店的南京东路被绿化带取代

南昌商业转型升级的抚生路沿街人视图

    变化

    汽修店老板:“给每个客户打电话,告诉他们新店的位置。

    店面难找 商户纷纷转战新城区

    “我那个店被拆了,现在给每个客户打电话呢,告诉他们新店的具体位置。”13日,原来在二七北路开汽修店的戴先生告诉记者,由于“双拆”,以前二七北路汽修一条街上的很多商户与他一样,从老城区搬到了新城区的京东镇,有的搬到了青山湖区的汽车装饰城。

    记者发现,自去年10月南昌市启动“拆违拆临”以来,类似二七北路汽修一条街撤离老城区的现象并非个案。原来在南昌半边街做烧烤生意的陈先生说,由于地铁建设与“双拆”,老城区的店面越来越难找,所以他把店搬到了高新区的瑶湖大学城。

    “我原来在广场北路做服装生意,这条路素有‘女人街’之称,全长不到500米,却有密集的120余家店面,现在随着‘双拆’的推进,这条街的业态也开始消失,很多商户搬进了城市综合体,我也搬到了北京东路的梦时代广场。”商户熊女士说。

    市民:夜宵喝粥,在2公里之外

    特色街没了 居民生活半径大了

    “以前修车只要5分钟就能到目的地,现在不行了。”家住福州路的彭先生告诉记者,原来他家旁边的二七北路就有汽修一条街,现在要修车,离家最近的算是南京东路的汽车装饰城,但也有10多分钟的路程,“要是去京东镇,开车至少30分钟。

    发生变化的远不止修车,还有吃喝等消费习惯。“以前下班了,我喜欢约上一些好朋友,在国安路的烧烤一条街吃夜宵,现在得去高新区的罗万村与青山湖大道口。”租住在青山湖星光村的周先生说,由于“双拆”,凝聚了他许多喜怒哀乐的国安路烧烤一条街没了,有时晚上他会改去南京东路靠近青春家园的一家粥铺吃夜宵,消费半径扩大了至少2公里。

    观察

    大范围“双拆”加剧新老商圈竞争

    行走在南昌的街头,推土机、挖掘机轰鸣,一栋栋违章建筑、临时建筑应声倒下,一条条特色街成为城市记忆。南昌市有关部门在提及“双拆”时谈到,这场大范围的“双拆”,不仅是南昌市容市貌的焕然一新,更多的应是整个城市业态的升级、经济的提振。

    的确,记者也发现,过去不少商家集中在老城区,甚至有的特色街商户还属于违建临建,经营成本低,走的是低端路线,使得南昌的商贸业态呈现低水平、无序的特点,不仅不利于南昌商业做优、做大、做强,也使得居民的生活半径与消费习惯集中在老城区。

    “其实商业业态的布局、居民购物的便捷、休闲娱乐的需求以及社区服务的配套、消费水平的现状等,都可能与之息息相关。”原来在广场北路“女人街”从事服装生意的熊先生认为,”双拆”会淘汰部分低端业态,同时会影响南昌的商业格局。以前南昌商圈集中在八一广场,这里有百货大楼、沃尔玛、财富广场、洪城大厦等诸多商场,还有中山路一条街;而现在城东商圈开始形成,梦时代广场、天虹百货、大润发购物广场等,人气都不错;同时,红谷滩新区进驻的商业巨头也比比皆是,商业格局呈现多点开花的形势,“随着老城区很多特色街商户到高新区与红谷滩新区以及朝阳新城布局,南昌的商圈竞争肯定会加剧。

    城市综合体因业态丰富成赢家

    过去,南昌新城区也建了一些市场,但由于交通不便,加上服务功能不全,商家不太到那些地方去,宁愿集中在老城区搏杀,而现在老城区大量门面被拆掉后,商户纷纷布局新城区,这无疑会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甚至拉伸生活半径。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在随之变化,市民对商场的需求已经从单纯购物变成需要娱乐、餐饮、休闲等多功能支持。

    “既能购物,又能吃美食,还能看电影,周末和朋友们在这泡一天很舒服。”白领刘女士告诉记者,以前她多年的习惯是每周六才采购一次,现在这样的惯例已经被慢慢打破。“现在我经常下班后去世茂广场的餐饮部,吃完饭顺便去楼上溜一圈,买上需要的日用品,再逛逛服装店,买上一两件打折衣服,不知不觉就完成了购物。”刘女士坦言,她很喜欢这种一站式购物的城市综合体。

    正因如此,目前南昌很多新建的城市综合体与新兴购物中心,都通过创造灵活多变的类型组合,以及倡导舒适购物、休闲体验的一站式消费,逐渐深入人心。

    记者手记

    如何“定位

    “拆违拆临、建绿透绿”专项行动是南昌市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是城市转型升级的一大举措,而城市转型升级,必将带来产业转型,并最终会引发商业转型。

    众所周知,资本是逐利的,商业逐利的痕迹就在人口聚集点的移动中显现出来。这些市场在形成之初,无数“散兵游勇”式的商户在市场环境下自然选择了一些地段开始经营,初期基本属于“野蛮生长”的状态,此时强调的是“位置”,因为商家占有人流量大的商业位置,无疑会带来火热的生意。

    目前,南昌进行大范围的“双拆”,对市场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淘汰部分低端业态,商家现在应该强调“定位”,因为商圈正在逐渐扩大、转移,位置已经不是第一要素,定位才是第一要素。正如现在南昌兴起的一站式购物城市综合体就是例证,其定位就是带有体验性,可以让消费者一站式购物,与网店、传统百货有很大差别,而且一座现代化的涵盖多种商业业态组合的城市综合体,对于城市商圈的发展、周边的辐射力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传统百货无法比拟的。

    因此,各个商家如今均要给自己定位,谁先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在消费者心中占领一席之地,谁就有可能异军突起,成为现代商圈的领头羊。(来源:信息日报 记者洪怀峰、实习生万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