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我拆”到“我要拆”——看南昌县房屋征收工作和谐“转段”

18.03.2014  18:12

    2012年5月,南昌县启动了全县有史以来面积最多、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房屋征收“攻坚战”。两年来,全县共完成拆迁面积204万平方米,腾出发展用地2万多亩。今年3月,该县再次启动新一轮房屋征收工作。

    从“要我拆”到“我要拆”,南昌县将房屋征收工作由一项许多人“不敢动”、“不愿动”的高难度行动,渐渐拉回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正常轨道,促使其向民生化、常规化转变——

    坚持让利于民:一项项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让百姓吃下“定心丸”,主动拆迁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做好房屋征收工作,实质就是做好群众工作。只有开展细心真情的服务,把群众当亲人,把百姓当家人,坚持让利于民,才能赢得人民群众和被征收户的支持。”这是南昌县一直坚持的理念。

    77岁的邓会生是东新乡大洲村的被征收户,是有名的“钉子户”。而如今,邓大爷和当地的拆迁干部成了好朋友,并且经常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做被征收户的思想工作。问起当初不配合的缘由,邓大爷感慨地说,“刚开始对拆迁政策持怀疑态度,担心先拆后拆补偿标准不一,怕吃亏。”但随着征收工作的一天天进行,邓大爷终于明白,县里是一个政策补偿,一把尺子丈量,一套标准分房,政策公平公开,谁也不用担心吃亏。

    以人为本、让利于民,一件件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政府的气魄和诚心,越来越多的群众像邓大爷这样,思想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对县委、县政府决策的犹豫、怀疑、观望,逐渐转变为理解、支持和肯定。为解决被征收户的后顾之忧,南昌县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集中体现为“六大亮点”,即提高了征收补偿标准和安置房建设标准;增加了村集体发展预留用地的标准;明确了安置房有条件上市交易;对被征地农民全面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和全面实行就业援助。无论是补偿标准,还是安置政策,都尽量向群众倾斜,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

    在一系列政策感召、亲情关怀下,被征收户逐渐由对抗转为对话,由不让进门到端茶倒水,怨言越来越少,笑脸越来越多,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同时保持了房屋征收零非访、零群体性事件和零伤亡事件的“三个零发生”。

    立足长远发展:一组组含金量十足的成果数据让干部信心满怀,苦干实干谋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

    房屋征收工作虽然艰辛艰苦,但却是培养锻炼干部的最好平台。

    南昌县房屋征收工作开展前,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5月,南昌县工业用地缺口已达1万亩以上,受制于工业用地指标限制,招商引资项目无法落户,本地企业无法扩大再生产。

    2012年、2013年,南昌县分别抽调1180名和1211名干部参加房屋征收工作。然而,在征收工作开展初期,不少干部对能否拆得动、能否出成效表示怀疑,对征收工作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参与热情并不高。

    为此,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南昌县按照“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要求,实行任务逐级分解、压力逐级传导的层级负责制,把目标任务科学分解,落到每个干部身上,做到任务具体、措施清晰、责任明确。同时,最大限度激发各级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工作潜能,促进了征收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效推进:2013年,全县共引进项目68个,合同金额200亿元,其中,投资20亿元的江铃股份22万台汽油发动机、引进资金20亿元以上的江西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亿发食品包装、投资10亿元的波顿香精香料等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投资总额突破100亿元,引进项目的数量和体量进一步提升。

    此外,新洪城大市场项目全面开工,向塘铁路货场项目加快推进,江铃30万辆整车基地项目竣工投产,特别是建华管桩一期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第一个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试投产,项目落地和建设进一步提速,创造了土地节约、时间提速、效益提高的新典范。

    从对能否拆得动、能否拆出成效的不信任、不肯定,逐渐转变为强大的信心和决心。一系列拆迁带来的发展成果让南昌县干部深刻认识到:如今的征收工作,即是经济工作,更是民生工程,必须沉下心来,继续深入群众,做政策的宣传员,群众的贴心人,才能扎实推进房屋征收工作。(来源:江西日报 曾艳芳 胡敏华 江西日报记者 刘小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