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高校出现“拍拍族” 课堂上不靠手记靠手机

12.12.2013  10:12

  记者 陈诗蕾 实习生 刘艺辉

  随着多媒体应用在教学上的普及,曾经埋头苦记的大学课堂上,已不见学生低头记录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高举着手机的双手;而一本本写满笔记的本子,也变成了手机中的图片。近日,记者在南昌各大高校调查发现,大学课堂上的“拍拍族”越来越多,而面对学生拿手机拍笔记的做法,多数老师表示理解,但有的老师认为手写笔记可以加深记忆。

  记者调查

  文科专业里“拍拍族”居多

  近日,记者走访我市南昌大学、华东交大等多所高校发现,在课堂上使用相机、手机、Ipad等工具拍笔记的学生越来越多。在前湖一所高校的教学楼里,记者随意走进一间教室,发现讲台上老师一切换PPT课件页面,就有不少同学掏出手机拍下来。50多人的班上,约有一半的同学在拍照。课堂如同新闻发布会现场一般热闹。

  记者发现,“拍拍族”在班级中所占比例大小,跟所学课程、课堂资料的共享程度有关,在外语、新闻等这类人文专业的课堂上,拍照做笔记的学生较多。而理工科的学生还是较倾向于用笔记本做笔记。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的张同学告诉记者,他上课一般都是拍老师课件中精美的图片或者大段的解释性文字,“骨干型的知识点还是会用笔记录在笔记本上”。

  “理工专业因为科学制图制表很多,在黑板上演算的过程比较少。”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赵老师告诉记者,多数理工科专业的老师,都会将课件做成电子版共享在网络教学平台上,需要的同学可以自主下载。

  学生观点

  课程内容多 做笔记来不及

  记者了解到,在一些教学内容较多的课堂上,由于学生来不及做记录,老师甚至会在课程中间或课后空出一些时间供学生拍照,不少学生表示加入“拍拍族”实属无奈。

  华东交通大学的张同学告诉记者,他曾经是传统笔记的忠实粉丝,但现在也加入了“拍拍族”的行列。“有时候一堂课的内容涵盖量很大,大学老师讲课速度比较快,知识要点的记录很容易因为低头记笔记而漏掉,再加上课件切换速度频繁,想动手记根本来不及,所以只能先拍下来,再在课余时间整理。”

  偷懒拍“笔记” 学习效果受影响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向记者坦言,更多的时候拍照笔记是为了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拍照笔记远不如动手记笔记印象深刻。

  南昌大学英语翻译专业2012级的卢同学就表示,她现在整理笔记已经不如大一时勤奋了。“大一的时候,我会将每堂课拍下来的内容整理成纸质的笔记,做成文档形式,学习效果也确实不错。这样上课可以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下课重新整理正好可以作为复习。”但是,从大二开始,她就偷懒不会再将笔记整理成纸质的了。“外语是需要反复记忆的,不整理笔记学习效果自然就受到了影响。”而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段同学也表示,她只会在考试前对所拍资料进行整理。

  教师观点

  “拍照笔记”方便携带

  由于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不少老师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更多的教学内容,而对学生的“拍照笔记”表示了默许和理解。南昌大学新闻专业王卫明副教授认为,现在大学课堂会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更加立体化,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但是受课时时间和教学大纲的制约,的确很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留下足够的时间记笔记。”他认为,“拍拍族”将课件通过拍照存储在手机中,也让笔记增加了移动性和便携性。“传统的笔记本不便携带在身上,但如果将笔记存在手机里,就可以在空闲时间拿出来翻看。” “学生大多会自觉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关掉闪光灯,所以对上课秩序影响不大。”但在采访中,也有一些老师认为学生用手机拍笔记,对老师略显不尊重。而对于“拍拍族”的学习效果,个别老师认为,这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其实,手写笔记也是一种加深记忆的方式。”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