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命人拓王羲之作品千字 编纂成"千字文"

26.03.2014  13:38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那秋生,原题为《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作品拓出千字 编纂成“千字文”》

    今年春晚上出现的《千字文》,让人耳目一新。这部公元六世纪初刻印问世的《千字文》,是最早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三字经》和宋代《百家姓》还早。《千字文》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成为千余年来最畅销的读物之一。

    梁武帝萧衍是第一个发现王羲之的帝王,称道其书法“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据《梁史》记载,萧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于是授命散骑常侍周兴嗣,编纂成250句的四字韵语,这就是《千字文》。周兴嗣为此呕心沥血,竭尽全力,因一夜成书而用脑过度,次日已是鬓发皆白了。据《独异志》载:“归而两目俱丧,及死,开视之,心如掬燥泥。”为了《千字文》,周兴嗣做到了鞠躬尽瘁:鬓发白了,眼睛瞎了,连心也碎了。他是死得其所,功德无量啊!

    《千字文》最大的优点是熔知识性、可读性和教化性为一炉,诵读一遍即感到文采斐然,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易诵易记。像这样的精粹文化,中华民族应当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