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蒋批错公文闹笑话 唐太宗治贪有妙招

27.10.2014  14:18

  陈云:摸不清问题不发言

  1962年1月11日,“七千人大会”召开。当时,呼唤陈云出来主持经济工作,这不光是毛泽东的期望,也是中央领导众望所归。在这次大会上,毛泽东好几次请陈云在大会上发言。面对毛泽东热切的目光,陈云却摇摇手,只说了一句:“我对问题还摸得不清,以后再说。”面对“大跃进”所造成的乱得像一锅粥的中国经济,陈云一直在深思着如何加以调整,挽回败局。

  傅冬菊:诱弟弟偷钥匙

  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是中共地下党员,她父亲卧室里有个保险柜,装的都是很重要的机密文件,钥匙在傅作义上衣的口袋。为拿情报,傅冬菊用巧克力作诱饵,哄她只有5岁的弟弟偷保险柜的钥匙。傅作义回来后,弟弟遵照傅冬菊的吩咐,爬到爸爸身上要他讲故事。傅作义一点防备心都没有,结果钥匙被偷走。

  蒋介石:批错公文闹笑话

  同为黄埔一期的两位旅长,一个犯了军律当处刑,一个请婚假一月,准备回家成亲。两份报告正巧一起呈报蒋介石。

  这天,蒋介石刚开完一个军事会议回府,看到案头上放了一沓报告和文件急待批复,破例批了两份,谁知蒋介石一时疏忽,居然阴差阳错,在批婚假的报告上,批了个“执行枪决”,而在请示惩处官员的案卷上,批了个“送礼2000元”。

  批文下达后,那个该处刑的旅长,怀揣着2000元礼金被放走了;兴冲冲正等着回家结婚办喜事的旅长,却莫名其妙地接到了“执行枪决”的批示,该旅长看后大骇:请婚假怎么惹来了杀身之祸?他赶紧奔到蒋介石处,号啕大哭起来。蒋介石惊问何故?那旅长满腹冤屈地说:“我请假结婚,校长为何要枪毙我?

  蒋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得调回批文原件,一看,不禁愕然。看到自己错得实在太离谱,怕惹出大笑话,有损自己的威信,急忙将“执行枪决”几个字涂去,改为“送礼5000元”。而那个该判罪的官员也因此免了死刑。

  唐太宗治贪:

  贪多少“”多少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呛才罢,醉得半死方休。

  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目的是要搞得你非常难堪,心里非常难受。

  有长孙顺德者,人家来求他办事,他收了别人的贿赂绢绸数十匹。这事被太宗知道了,于是要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某月某日准时到金銮殿里“开大会”,会议重要,不得迟误。文武官员整整齐齐地站在台下,专心致志地听太宗作“重要讲话”,太宗没讲别的,只是“通报”长孙顺德的受贿情况,末了,唐太宗问:“长孙顺德受贿数十匹,这说明了什么?……我问你们呢?这说明了什么?”下面诚惶诚恐,不敢作声,唐太宗便大声说:“这说明了长孙顺德家里缺乏绸缎啊!好,你家缺绸缎,我就奖给你绸缎。”唐太宗叫人搬来许多绸缎,一股脑地压到长孙顺德的背上,叫他亲自背回去。长孙顺德脸上是红一阵白一阵,欲卸不敢,欲背不能,僵在那里,恨不得钻进地缝。周围百官看到他这模样都窃窃私笑,一个个站在那里看戏,真是羞煞了长孙顺德。后来,还有像长孙一般作奸犯科的,如右卫将军陈万福,大搞索拿卡要,索取了驿站数石麦麸。唐太宗也是以这种方式给予他“奖励”,叫他当着大家的面担几石麦麸,从金銮大殿一步一步担回家去。

  唐太宗的方法看上去“很温柔”,其实比“挨枪子”更让人难受。唐太宗直白地对人说:“人生性灵,得绢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唐太宗对人性的洞悉相当深刻。人都是有羞耻心的,没有羞耻心,不就是禽兽了吗?当人的“耻感”树起来了,那么“慎独”意识也许就强了。

  爱因斯坦:拒当总统

  爱因斯坦的一生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他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是分不开的。

  1952年11月8日,正在美国某大学执教的爱因斯坦接到邀请,让他就任以色列共和国的总统。对这个多少人为之垂涎的总统宝座,爱因斯坦却婉言谢绝了。他在回信中写道:“我对自然界了解不多,对人就更一无所知了。我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如何公正待人。所以,本人是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人生的诀窍就是看你有没有确立或选准目标。爱因斯坦根据自己的特长确立目标并一直为之奋斗,即使给一个总统的宝座也不为之动摇,最终取得巨大成就。

  由此可见,确立目标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目标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