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创:6000万资金能否打好文保“持久战”?

07.05.2015  12:06

  从去年开始,广州市第一次有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每年6000万!一年过去了,记者调查发现,2014年有67项文物获得修缮资金,而今年获得文保资金的文物比去年多了一倍,且大力向非国有文物倾斜。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个文物修好,因为审批手续太繁琐,从申请到修完最快要三年。也有文物由于标的太低,施工方无钱可赚不来投标,遭遇流标。(5月6日《信息时报》)

  每年6000万的文保资金,如果能让老迈残破文物旧貌换新颜,定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然而,幸福来得太突然,就不免被现实羁绊,生出变数。据介绍,广州市2014年首批6000万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仅下达3940万元,6000万元专项资金额度并未全部用完。2014年9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方案,作为新政元年,迫于时间压力,资金未及时下达尚可理解。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去年9月份至今,尚没有一个文物修好,甚至部分文物修复资金筑巢亦难引凤来栖。

  其实,出现这种现象,其一是因为政府审批手续繁琐、耗时。特别是古文物建筑修缮,由于涉及国有资金,工程达到一定规模,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规定。同时,修缮工程的施工单位仅要向文物行政管理机构报批,还应按照施工管理的规定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报批相关手续,较普通工程施工手续更加繁琐。

  其二,文保资金申报流程复杂、要求严苛。以广州省2014年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申报为例,申报条件涵盖技术方案、发掘计划、保护管理协议等各类,在个人申报与集体申报之间拉起了隔离线,以民居修复为主体的私人业主不免望而却步。另外,对各个区、县设置了申报限额,本意为统筹考虑辖区申报项目,却忽略了侧重点。

  平心而论,广州市的文物保护工作已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值得称赞。早在2012年,广州市率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设立专项保护资金,解决文物保护经费难题。但每年6000万元的专项资金如何充分发挥效能,文物主管部门摸着石头过河的空隙,不妨试一试从外围突破,打好文保“持久战”。

  打好文保持久战,资金好比主力武器,解决了资金老大难问题,手中就握有了主动权,但缺乏外围的火力辅助支援,文保之战恐难打赢。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有一段重要论述,即“兵民是胜利之本”。同理,打赢文保“持久战”,当然要发动群众,营造全民爱文物、护文物、惜文物的文保氛围,成都武侯祠“路培国”式的事件给文保工作敲响了警钟,与其被动地修复,莫不如倡导全民保护,形成全社会珍爱文物的舆论氛围。

  文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处都打上历史的烙印,保护文物理应成为一种常态。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文物就是在保护历史的记忆,与其说文物保护是一场战争,倒不如说是一次抢险,抢救即将消失的记忆,把每年6000万的“救命钱”稳稳当当、顺顺利利地花到老迈残破的文物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