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窑师:和古窑一起复活的文化遗产

15.06.2014  00:53

明清御窑(时雨/摄)

人民网景德镇6月14日电(记者秦海峰)6月14日,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活动在景德镇举行。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明清御窑内,人民网记者遇见了正在复建古瓷窑的余和柱和余云山两位挛窑老师傅,了解了古窑“复活”的点点滴滴。

余和柱今年70岁,10多岁从学徒开始就学习古窑建造技术,和余和柱一样,今年73岁的余云山也是从小就跟着师傅学习古瓷窑建造技术。能够亲手复活古窑,这让他们再一次为自己当年的选择感到自豪。如今,随着古窑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他们挛窑的手艺也跟着“复活”了起来。

据了解,明清御窑内有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和匣窑,目前青窑、龙缸窑、风火窑已经成功复烧,色窑和匣窑正在建造中。古窑民俗博览区内近10座古瓷窑都是以余和柱和余云山这两个老师傅为首严格依据古代标准建造的,目前,已经有7座古窑成功复烧。

作为古代景德镇独有的文化遗产,古窑的复活乃至复烧,不仅仅使文化遗产“”了起来,还让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得到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据了解,在古代景德镇,从挛窑到把桩直至瓷器烧成,每一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而每道工序的技术都只在家族内传承。“我从10多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建造瓷窑,做了一辈子,这些建窑的图纸已经深深地刻在了脑子中,一块砖一块泥怎么用,我心中都有数。”余云山对记者表示。据了解,余云山的儿子已经传承了父亲的挛窑技艺,成为挛窑师傅。

古窑民俗博览区主任陈武平对人民网记者表示,从事文化保护和传承事业是古窑民俗博览区一直致力追求的工作方向。我们会将古窑打造成一座活的窑炉博物馆,通过复挛复烧系列古代窑炉,通过以生产的方式保护传统手工制瓷等等,不断创新手法,让散落在瓷都各地的陶瓷文化在古窑能成规模地展现。

据了解,今年10月,就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明清御用窑中的色窑和匣窑,和即将建造的爁熿窑将首次以实体窑炉的形式呈现并复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