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甩卖”或许是骗局 本报开通举报热线

20.11.2013  20:17

  本报讯 记者方方报道:11月19日,南昌市民张先生向本报反映称,他在八一大道逛街时,碰到几个人打着“挥泪大甩卖”、“一件不留”的牌子,卖劣质饮水杯。连日来,记者调查了解到,南昌街头有不少商家以“甩卖”为借口,趁机兜售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和长期积压库存的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很难保证。为避免更多读者上当受骗,本报开通举报热线。

  19日,张先生告诉记者,前一日,他在八一大道逛街时看到路边一小贩用红纸黑字写着“亏本清仓水杯25元”。张先生当即凑了过去,对方是两男一女,他们给张先生拿出了一个水杯样品,“他们说原价是200多元的,因为厂家让利大甩卖,现价只要25元。”张先生说,因为觉得样品质量挺不错的,他当即掏钱买了一个。

  “我付钱之后,对方就从里面拿了一个新的给我。”张先生称,当时看了样品,质量不错,他也就没有再打开包装检查。回家后,却发现水杯口的做工很粗糙,还有点割嘴皮。

  除了卖劣质水杯的,街头还有不少卖假高档化妆品的。市民罗女士向本报反映称,这段时间,她在万寿宫商城发现路边有人骑三轮车卖化妆品。对方称是库房着火,然后部分化妆品的外包装都烧坏了,但是里面还是好的,所有化妆品不论品牌大小全是30元一瓶。“当时好多人买,我和朋友以为捡到大便宜了,买了十多瓶。结果回去拆开一看,做工粗糙,显然是假的。”罗女士说,有一瓶的盒子上写的是乳液,结果拆开,里面却是粉底液。

  江西省消协相关人士指出,一些商场打出的“跳楼价”“大甩卖”“最低价”“特惠价”“厂家销售”等口号、标牌随处可见,这些文字往往欺骗或者误导消费者,让消费者在购物时因贪图便宜而吃了大亏。如果消费者购买了假冒伪劣商品,因为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很难取得相关证据,到工商部门也难维权。省消协人士提醒市民不要盲目相信路边小贩的“挥泪大甩卖”骗局。

  为此,本报开通举报热线:0791-86849315,有类似经历的消费者都可拨打热线举报,本报将为读者绘制街头骗局地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