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网络安宁权” 别让一个人去战斗

07.12.2013  13:10

对谁有成见就发个“负面消息”在网上搞臭对方,骚扰信息、垃圾邮件让互联网用户不堪其扰……近日,北京市一中法院发布首个网络侵权案件权威调研报告。报告不仅分析出近年来网络侵权案件的特点,还首次针对骚扰信息、垃圾邮件提出了对网络安宁权要进行保护的新概念。(12月6日《北京青年报》)

如果任由互联网变成打击报复工具,这不仅难有幸运者,每个网民都难免受到伤害,当我国网民在急速增长,数量达到5.9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的今天,如果不加以遏制,这恐怕受影响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治安、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在各类网络侵权的案件中,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姓名权等人格权的案件尤为突出,往往都是涉及个人的,而且一些是涉及公众人物,公众激情围观一番后没当回事,相关职能管理部门也是抱着“民不举官不究”始终不肯介入,结果只能是靠受害者一个人单打独斗,不仅没打出什么结果,还被看成是一群无聊之人在作一场无聊的游戏之争。

从网络侵权的特点看,目前虽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真正落实到执行层面的少之又少。这需要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法规介入监管,再从侵权具有隐蔽性的特征看,这更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介入调查取证,才可能保证让那些图谋不轨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从而打消其侥幸心理,树立起对待网络的严正心态。

因此,既然首次针对骚扰信息、垃圾邮件提出了对网络安宁权要进行保护的新概念,相关职能监管部门就该多一分主动、责任和担当,避免过去让受害者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这样“网络安宁权”或许才能走出纸上概念,真正为每个网民的安宁生活保驾护航,使互联网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