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英雄之名 聚舆论共识

04.08.2015  10:46
原标题:捍英雄之名 聚舆论共识

7月6日,由数十位网络名人和媒体代表参与的“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正式启动。

我们和英雄在一起”活动舆情走势

监测显示,自7月6日至7月30日,共有与“我们和英雄在一起”活动相关的网媒报道近1.7万篇,报刊1258篇,论坛和博客帖文逾万篇,微博评议8803条,微信订阅号文章50914篇。

1.舆情概述

7月6日至20日,“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于邱少云、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举行。52位网络名人、新媒体账号负责人和媒体记者走进军营,重温革命英雄事迹、感受当今英雄风貌。

从6月初开始,主流媒体即开启了系列追访宣传报道活动。新华社“为英雄正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捍卫英雄”、《解放军报》“口述还原历史”系列报道借助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新媒体传播平台,有效为“名人行”活动打好舆论“前站”、做好舆论铺垫。

而“我们和英雄在一起”活动长达一个月之久的舆情传播周期,强大的媒体传播阵容,加之网络名人与新媒体负责人的影响力,有效对冲了近来一些网络舆论和少数网络名人、个别企业对英雄造谣诋毁、主张历史虚无主义的杂音,释放了捍卫历史、尊重英雄的正能量。

2.传播过程频现舆情高峰

7月6日,“我们和英雄在一起——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探访邱少云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新华网、凤凰网等随行媒体人士发布报道,舆情第一次出现小峰值。在此期间,诸如人民网《我们为什么要崇尚英雄》、《解放军报》的《捍卫英雄需要人人有担当》等评论,持续助力正面舆情升温。

7月10日,活动走进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央广网等媒体竞相报道,自媒体平台出现评议高潮。

7月14日,活动在“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举行。《网络名人进军营最后一站:英雄,不说再见》等报道推动正面舆情持续保持相对高位。

7月27日以来,随着活动进入尾声,《人民日报》、求是网再度发布评述总结性文章,促使媒体舆情热度于月末再攀峰值。

3.重塑新时期“英雄观

探访英雄生前所在部队,还原战友、亲友眼中真实的英雄,让记忆中的英雄不再遥远。娓娓道来的叙事将英雄的日常点滴与伟大壮举串起来,有血有肉的人物故事令不少网络名人普遍感言不枉此行。

人民前线报》刊文《从邱少云到黄继光 英雄的轨迹何其相似》,不仅总结了两位英雄相同的经历,还挖掘出了“邱少云精神”、“黄继光精神”在当代薪火相传进程中继续发扬光大的新闻事实,如“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经历抗美援朝、抗击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灾害等,被中央军委记集体二等功”;“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参加了九八抗洪、汶川抗震救灾,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11次”。

战士们既有训练时的雷厉风行,又是生活中平易近人的邻家小伙——这一网络名人们的体会也透过主流媒体得以集中释放。央视网《英雄的血脉在战士身上“扎根”》一文将这一体会记录了下来:军事专家孙晔飞认为,“血性和骨气在和平时期对一支军队来说更加重要,不仅是英雄部队的传统,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传统”。网络名人雷希颍感叹“太激动太震撼,近距离接触英雄的部队,看他们短时间内完成那么多任务,他们对英雄精神的积淀和传承,他们对部队称谓的珍惜,在这里他们创造了很多奇迹”。

4.面对历史虚无主义 我们不能再袖手旁观

在回忆英雄事迹的同时,媒体纷纷呼吁“为英雄正名”。《中国青年报》援引“狼牙山五壮士”生前所在部队战士对网络攻击的回应称,“这种歪风邪气好比精神世界的雾霾。”强调“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防线”,重温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我们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不能数典忘祖、妄自菲薄”。文章认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对英雄人物进行翻案式“重新评价”,以戏说代替正说,以调侃代替客观,以质疑代替解读,以此来“虚无”我们的历史根脉,对此我们绝不允许。呼吁“对英雄、英雄文化应该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从国家长治久安的维度深化认识、大力培塑,使其渗透和融入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人民网刊文则分析认为,当下日本右翼势力步步紧逼,周边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网上刮起的诋毁国家英烈的歪风仍存,挑战正义良知底线。文章提醒,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涣散民族精神,最终遭受的只能是弱肉强食。

解放军报》也在后续评论指出,当“爱国”“敬业”等价值观都被所谓的“人性观”扭曲质疑时,我们应当作出自己正确的价值判断。

5.呼唤社会各界扛起责任担当

新华网、人民网、《解放军报》等皆通过评论、纪实文章等形式发文认为,活动一方面组织网络名人体验军营生活,推进军地讨论交流,从而促使其更好地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对历史虚无主义浊流及时批驳,起到正本清源、引导舆论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普通网民而言,此次活动也能带动更多人深入了解真实的英雄事迹,从而自觉敬畏历史,拒绝污名化英雄人物。《解放军报》号召,捍卫英雄需要人人拿出担当,每个人都应在网络、朋友圈的传播过程中释放正能量、守住底线。

人民日报》在综述报道中回顾了此前“青少年积极行动、主动发声,迫使‘网络大V’道歉”等做法,强调捍卫英雄就是要切实行动起来。

6.网民观点

以一些知名网络名人为代表,或参与其中、随行过程中发布缅怀革命英雄的相关博文,或对相关网评进行二次转载,引发网民深情缅怀先烈、为英雄的伟大事迹由衷点赞。近四成网民强调,在和平年代绝不能忘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日幸福生活的革命英雄,为英雄精神铺陈时代的底色,用传承作为最好的缅怀是每一个国人的义务。还有一些网民关注到少数企业和个人涉嫌借丑化英雄恶意营销,呼吁自觉抵制这种对英雄不敬的恶劣行为;还有网民呼吁,进一步提升国家综合实力,从而在新时期维护国家利益的过程中,在公众心目中树立更多新英雄形象。

舆情点评

在此次“我们和英雄在一起”活动中,媒体合力释放“英雄可以沉默,我们面对杂音不能再沉默”的正能量,让有棱有角的生动故事和英雄形象再度深入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年网民群体中,有效对冲了此前恶意炒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净化了网络舆论环境。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此次活动对于“学习宣传英雄精神、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传播强国强军正能量、捍卫民族根和国家魂”也很有必要。

日后对于类似恶意诋毁、诽谤革命英雄的言论以及恶意营销等行为,一方面,当构建及时的舆情监测预警和辟谣响应机制,对于明显构成诽谤、寻衅滋事者和相关行为,主管部门当第一时间回应表态,澄清事实。同时,公安、司法机关当依据“两高”打击网络谣言相关司法解释对造谣者严惩不贷、释放警示效应;另一方面,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主流媒体潜移默化地宣传与带动,净化网络戾气,倡导高水准道德标准,释放社会正能量。

此外,新时期对英雄精神的薪火相传,当通过媒体的宣传引导走入更多公众的视野。唯有传承,才是最好的纪念——对新时期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典型,也同样应为更多人所熟知。而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走出因循守旧的窠臼,在内容上摆脱大而空的模式化宣传话语体系,在手段上适应现代传播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