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面绝活传承150多年 南昌“面人刘”作品入选小学美术教材
捏、搓、揉,刻、切……不到5分钟,刘纪甫手上几团色彩鲜艳的面泥就变成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因为捏面人技术了得,78岁的刘纪甫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面人刘”。
刘纪甫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福娃面人
爷爷那一代捏面人是谋生手段
“我爷爷原来就是民间艺人,传承到现在一共有四代了。”2月27日,家住南昌市青山湖区京东镇嘉苑社区的刘纪甫告诉记者,他家的捏面人传承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晚期,到现在有150多年了。那个时候,捏面人是一种谋生手段。“家里以前有个作坊,专门从事打银、版画、捏面人和剪纸。我从小就喜欢在作坊里进进出出,耳濡目染,所以特别喜欢。”
60岁传承艺术作品入选小学教材
虽然从小对捏面人感兴趣,但是迫于生活压力,刘纪甫9岁时被家人送去学习理发。此后,他做过理发员、保温瓶厂工人、国药厂的钳工。直到2002年,在绳金塔庙会上,他遇到了两位从天津来的捏面艺人,60多岁的他决定拣起这门家传的艺术。
为了锻炼手艺,刘纪甫开始背着小木箱,挑着挑担,走街串巷。2004年的一天,江西美术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正在抚河公园捏面人的刘纪甫,称要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美术编写教材,询问他是否可以帮他们捏一组作品。他听了二话没说,应下这个活儿。“唐僧师徒”、“七品芝麻官”等惟妙惟肖的系列面塑作品出现在了小学三年级的美术教材里。此后,刘纪甫的手艺愈发精湛,作品多次获奖,他也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杰出传承者称号”。
要把“面人刘”发展成品牌
现在的刘纪甫不仅有了独立工作室,他还作为特艺老师,登上三尺讲台,为外国留学生讲授民间艺术。
刘纪甫告诉记者:“我在南昌大学附属中学当特艺老师,为初一学生教授捏面人、剪纸等民间艺术。这些民间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该得到很好的传承。”
让刘纪甫颇感欣慰的是,如今这门艺术有了第四代传承人。“我儿子也是一个捏面人爱好者,他告诉我,要在发掘和整理先辈的美术基础上博采众长,努力使‘面人刘’美术成为南昌地方文化的知名品牌。”(记者陈文秀)(图由青云谱区文化馆提供)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