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8年捐献成功400个眼角膜 每年数万人在等
10月15日是2015年国际盲人节,近年来,我省眼角膜捐献呈上升趋势,然而与庞大的需求量相比,仍显不足。上午,记者从江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了解到,自从2007以来,我省共有329例遗体捐献,其中包括了400个眼角膜的捐献,使400余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但数据显示,江西有眼角膜病患者8万至10万,其中近80%的患者可通过眼角膜移植手术重获光明。因此,我省眼角膜供体一直处于十分紧缺的状态。
今年器官捐献数量突增 10个月内已超之前多年总量
记者从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了解到,2010年我省成功捐献器官的案例为0例,2011年成功捐献器官的案例有3例,2012年成功捐献器官的案例也只有1例。到了2014年,全年成功捐献器官的案例突增至30例,而今年还未终结,就已经有54例成功捐献器官的案例。截止目前,江西省总共已实现329例遗体捐献,共有2569位志愿者签订器官捐献志愿书。
“捐献工作有了较大进展有两个主要原因,”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勇告诉记者,“一个是江西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在今年6月份正式成立后,政府对这项公益事业有了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援助。另外,我们从07年以来多年积累的宣传效果,遇上今年发生的几件比较知名的眼角膜成功捐赠事件,比如姚贝娜和南昌进贤县31岁渐冻人吴勇福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事件,让关注眼角膜捐献的市民更多了。”
尽管捐献情况逐渐转好,但仍然远远不能满足移植需求。记者从省眼科中心了解到,医院每年接到眼角膜移植申请在5000例以上,可实际完成移植手术仅50例左右,而全省每年角膜移植手术量不超过200例,仅为角膜病患者的0.2%。
传统观念和公众参与度不足制约我省遗体捐献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器官捐献研究项目“公众对器官捐献态度”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反对尸体器官捐献或自己不愿意器官捐献的理由,虽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认为死后要留全尸”选择频率最高,但也只有33.1% (106/319),并非处于绝对优势;而高达30.1%(96/319)的受访者是担心捐献出去的器官会造成器官买卖,几乎与“死后要留全尸”比例相当。
“在我们宣传的过程中,一些市民落叶归根的观念比较根深蒂固,认为死后一定要完整得进入墓地。他们坚信眼睛是灵魂所在,一定要保存完整。”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三方合作又监督 拯救“器官荒”
如国家卫生计生委器官捐献研究项目“公众对器官捐献态度”等调查数据显示,很多人不愿意捐献器官的原因是,担心自己所捐献的器官会造成器官买卖,有媒体将此形容为“不敢捐,不能捐”的中国式器官捐献困境。
对此,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省遗体捐献工作是江西省卫计委、江西省红十字会和具有移植资质的移植医院医院三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三方通力合作又相互监督。”
具体来说,省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主要负责遗体捐献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包括捐献信息的收集,省卫计委监督和管理捐献器官的分配,移植医院负责实施移植手术,眼角膜的捐献与接收过程也是如此。
逝去的志愿捐献者值得被永远铭记
“遗体捐赠是一种大爱无偿的奉献,这些捐献者值得社会永远铭记。”李勇告诉记者,为强化对志愿捐献者的人文关怀,2007年省红十字会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兴建了遗体捐献者纪念园,该纪念园坐落在庄严肃穆的南昌市瀛上青山墓园内。在征得捐献者家属同意后,捐献者的名字和照片便会镌刻在纪念碑上。
每年清明节期间,省红十字会都在青山墓园内举行盛大的追思会,邀请捐献者家属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追思和缅怀为医学事业做出无私奉献的捐献者,因为正是他们的爱心与奉献,让更多生命得以延续。(见习记者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