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信消费贷款被指“成本高” 消费者应细阅合同

24.03.2014  19:24

  制图/杨仕成

  标价1799元的手机,办理消费贷款后,需付款2556元才能到手,比原价整整高出757元,高达42%。

  成都市民小谢不久前在一家电器商场看到,通过消费信贷的方式,只需首付一成就能将心仪的商品买回家。正好想买一部手机的小谢随即咨询了进驻该卖场的消费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告诉小谢,标价1799元的手机,如果首付10%,分12期还款,每月只需还198元。

  每月月供不到200元,小谢有些心动,但从来没有办过消费信贷的他,还有些犹豫。通过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安全吗?这样的费率高吗?他向华西都市报记者打来了求助电话。

  记者了解到,小谢所咨询的这家提供分期付款服务的公司名为捷信,于2010年取得了天津地区的消费金融经营牌照,在天津以外的地区,都采用信托模式,由信托公司负责募集资金,向消费者发放信托贷款,整个营销、审核、催收工作主要由捷信承担。

  带着小谢的问题,昨日,记者走访了成都多家卖场和相关的消费信贷公司。记者走访/

   1799元的手机贷款分期要付2556元

  记者走访发现,成都市内的数码产品店,常常能够看到“捷信HomeCredit”的红色标签。这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在该商户申请分期购买,由捷信提供融资。在小谢所说的电器商场,记者看到了一块“今日特惠”的广告牌,上面写着“分期付款 十分优惠 首付20%,10期还款,月付10%”的字样。

  “全场的任何一款手机都可以分期付款。”看到记者在广告牌前逗留,卖场的导购人员将记者引导至一处柜台前,柜台上的业务人员名片上显示,他们属于捷信公司。

  “全价1799元的手机,现在首付只要10%,我帮你算一算啊,分12期还款的话,每月要还198元。要是首付20%,分10期,更划算,每月只需还190元。”捷信公司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记者粗略算了一下,首付10%,分12期付款198元的话,连同首付款,总共需付款2556元,比原价1799元多出了757元,照此计算,贷款的费率高达42%。

  在太升南路的一家手机专卖店,记者并未到捷信公司的业务柜台,但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可以马上打电话,让捷信的员工介绍如何分期。

  在接到记者的电话后,一名身着捷信公司制服的员工很快找到了记者。“我们最低贷款额度为1000元。2500元的手机,首付500元,每个月也就是200多块钱。”该员工告诉记者,申请贷款仅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号,以及工作单位座机号码。每月偿还款项包括了本金、利息、客户服务费和担保服务费,客户服务费的费率为0.64%,担保费为0.82%;提前偿还的话,免收后两项服务费,但需缴纳200元违约金。

  在记者所咨询过的捷信员工中,仅有一位员工对记者介绍了具体的费用种类和费率,其他员工在介绍款项所包含的费用时,总是一语带过,只表示费用很低。网友声称/

   买台摩托车贷5000元要还8000元

  记者以捷信为关键词在QQ上进行搜索发现,成都有三个相关的QQ群。记者加入了这三个QQ群发现,反映捷信贷款费率高的网友不少,其中大多数称自己承担的费率在40%以上,其中包括贷款利率、客户服务费和担保服务费。在网友上传的催款律师函上,记者看到,贷款方为信托公司,担保人为四川捷信担保有限公司。

  一位网友告诉记者,他从捷信公司贷款了5000元购买摩托车,他告诉记者,原以为只用多付1000元左右,可后来仔细一琢磨,才发现费用远不止预想的。“贷了5000元,下来一算,要还8000,(费用)太高了。”捷信回应

  公司只收服务费利息由信托收取

  贷款费率超过40%,到底高不高?在一家家电卖场,一位导购告诉记者,如果有信用卡的话,推荐使用信用卡进行分期付款,不推荐使用捷信。

  记者随即查询了某电商网站,发现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同为1799元的手机,分12期还款,每期仅需偿还158.91元,只比原价多支付107.94元,费率仅为6%。

  记者就此联系了捷信成都媒体负责人喻晗。喻晗说,捷信成都公司采取的是担保模式,捷信只负责帮客户申请贷款以及提供短信提醒等服务。“我们只收取其中的客户服务费,利息则是由一家信托公司收取,担保费也由专门的担保公司收取。

  当记者求证具体的客服服务费和担保费费率时,他表示,不同的贷款和分期方式费率的计算公式不同,无法提供直接的数据。

  而对于客户在申请时只需提供身份证原件、银行卡以及工作单位的电话的说法,喻晗表示“肯定不止”,除上述三种证明材料外,还必须提供第二担保人电话、现场拍照、月收入及工作单位的证明等。对于记者的质疑,喻晗表示,可能是工作人员在向客户了解这些信息时,客户没有意识到这是在做风控。律师观点

  理性消费 明确价差

  按照部分消费者的理解,捷信的分期付款服务,贷款费用超出了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以上。到底是否如此呢?记者采访了四川琴台律师事务所的杨燕飞律师和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金融部主任何念寒律师。

  杨燕飞表示,对于消费贷款,目前没有明确的规章进行约束,也存在着变相提高利率的现象。消费者在签协议前必须弄清商品的价格构成和依据,并且明确与一次性付清的价差,理性消费。何念寒则提醒,消费者应仔细阅读消费贷款合同上注明的各项内容,同时有权要求贷款方告知详细的费率计算方式。

  华西都市报记者 屈咏梅 实习记者李晓蔚张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