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探底回升又下跌 大盘何时才能企稳

16.01.2016  09:05

  周四离2850点一步之遥时大盘终于强势反弹了,让股民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这种探底回升,是否说明大盘已经企稳了?但大盘周五再次下跌,这是否属于下跌抵抗中的反弹?连续下跌多日后,投资者是参与反弹还是继续观望?周五下午,记者就投资者感到困惑的话题,与各位分析师展开了“高谈阔论”。

   主持: 本报记者 高志远

   嘉宾:

  江西财大副教授 李思敏

  资深证券分析师 程荣庆

  中信建投分析师 危 斌

  资深证券分析师 刘鸣宏

  南京证券分析师 胡 维

   大盘何时才能企稳?

  记 者:周四反弹周五再次下跌,大盘何时才能企稳?

  李思敏:个人认为,一是3000点一带在技术上具有较强支撑;二是利好刺激;三是大盘经过快速连续下跌后具备反弹要求,从短期看,周四的大盘具有企稳的迹象。

  程荣庆:沪指从3684点开始调整,本周最低探至2867点,一个月不到跌幅高达20%多。在超跌和前期低点2850点的支撑下,周四沪指盘中震荡幅度超过百点多,尾盘再度站上3000点,这说明短线大盘探底成功。但是否就此企稳,还要进一步观察。毕竟连续的超跌,使得市场信心饱受打击,投资者对后市的期望值已大大降低,见好就收已成为共识,这也会影响大盘的企稳。

  危 斌:周五两市并未延续周四反弹态势,反而走出弱势震荡的走势,沪指受制于5日均线,市场量能持续萎靡。可见,在企稳信号不明确的情况下,资金谨慎情绪浓厚,大盘后市将继续震荡探底。

  刘鸣宏:大盘周四低开之后拉升力度不够强劲,增量资金不多,领涨品种多为高估值的中小创个股,可以判断为部分主力资金的自救行为。从国内经济转型及外汇市场表现来看,投资者预期并不乐观;周三暴跌之后,证监会发言人表示注册制全面实施的预期时间推后,而注册制引导价值重估,仍将使得中小创及题材股承压。从这方面来讲,大盘后市仍将呈现震荡探底走势。

  胡 维:在汇率短期趋稳、证监会重新解读注册制以及大股东减持新规出台等多重消息的作用下,周四沪深两市出现了探底回升走势,虽量能有所不足,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短期来看,创业板走势已成为大盘反弹强弱的标杆。整体而言,大盘仍没有脱离险境,建议投资者在严格控制仓位的前提下密切关注量能变化。

   周四属于下跌抵抗型反弹?

  记 者:周五大盘再次下跌,对周四的反弹性质如何判断?

  李思敏:从技术上看,周五再次跌破3000点,后市指数将直指2400点。但目前各项指标均出现背离,底部形态明显,各项利空因素影响将逐步消除,形成中期底部的概率较大。

  程荣庆:周四的探底反弹,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两个字:超跌。超跌后市场就有向上进行修复的要求。修复后的市场,是演变成反转还是反弹后再度下跌,使反弹成为一个下跌中继,关键是要看3000点能否有效站稳。按照黄金分割率来计算,这次反弹的幅度,应该是跌幅的0.191附近,也就是在3030点附近。下周只有站稳3000点,才有可能继续向0.382的反弹位置进发,否则就可能会演变成下跌中继。

  危 斌:近期市场连续遭受重挫,随着年报披露期的开始,业绩大涨的个股有望获得市场的关注,投资者可适当逢低参与。但目前行情还不稳定,注意控制好仓位。

  刘鸣宏:大盘均线系统目前仍处于空头排列,沪综指受均线系统压制,周四的反弹甚至连5日均线都未能触及,量能上也接近地量状态。从形态上分析,周四的反弹仍属于下跌抵抗型反弹。

  胡 维:个人认为,周四的反弹更多是股指超跌后的技术反抽, 2016年是资本市场面临的环境极为复杂以及风险最难预测的一年。由于开年大跌,使得当前的市场风险偏好已降至冰点,因此未来大盘的筑底过程会异常曲折和艰辛。

   参与反弹还是继续观望?

  记 者:跌了二十多个交易日了,股民是参与反弹还是继续观望?

  李思敏:大部分个股经过本轮下跌后再次回到前期底部区域,处于技术上的低位,投资者可选择估值合理的个股参与反弹。

  程荣庆:既然大盘会出现反弹,当然可以参与。但鉴于目前市场心态还不稳定,后市走势还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参与反弹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对反弹已有预期,且已经选定了参与的标的,并在相对低位逢低参与了,获利幅度起码超过5%。但如果是在一定反弹幅度之后参与的,一旦缺乏持续性,抢反弹就有可能抢在高位。因此,低位抢进的投资者,短线还可继续持仓观望;高位追入的,则随时做好止损,否则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套牢。

  危 斌:目前市场一直在寻求底部,市场普遍预期低点将下探2850点附近,惜买惜售情绪浓厚,量能持续萎缩,预计下周市场再度下探后或将企稳。激进型投资者可适当开始布局,稳健型投资者则可选择继续观望,待企稳信号明确再行入场。

  刘鸣宏:在下跌趋势当中,建议投资者最好轻仓观望。由于目前行情热点较少,主要集中在具备供给侧改革预期的钢铁、电力等板块当中,同时一些生产要素价格上涨的受益板块涨势较好,但赚钱机会相对较少且持续性较低。在风险大于机会的市场,投资者仍宜谨慎为好。如果具备短线选股能力的投资者,可以关注大股东增持概念、破净概念及跌破增发价概念及年报业绩大幅预增概念,逢低阶段性建仓,但要控制好仓位。

  胡 维:个人认为,目前大盘已从前期的去杠杆逐步进入到去泡沫阶段。虽然股指的下行空间不会太大,但个股的分化会相当剧烈,特别是下周万科A的复牌,可能对短期市场形成较大影响。在大盘尚未真正企稳之前,建议投资者还是多看少动,保持观望为宜。(记者 高志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