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真:“监督”真让惠民工程“停滞”了吗?

20.05.2015  11:29

  近日走访西部一个县,发现一些项目资金早已到账,工程却迟迟不动,大量财政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这是为什么呢?当地领导道出实情:当前财政资金审计严格,纪检监察甚至检察院都全程盯着,一些干部感觉四周都是摄像头,没以前自在,嫌“麻烦”,怕“引火烧身”,所以宁愿拖着不上项目。(5月19日人民日报)

  一直以来,民生工程都是各级政府和当地人民所关注的焦点,这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发展,更关系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而如今,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为啥就成了官员心里的“负担”,让部分干部产生了嫌“麻烦”怕“出事”的心理,难道真是如一些干部所说的那样,各种“监督”阻碍了惠民工程的建设吗?

  对于“监督”使得惠民工程“停滞”这样的说法,笔者认为,肯定是站不住立场的,这显然是一种“抱怨”,是一种对工作“推诿”的态度。回想曾经,惠民工程的建设一直是被部分领导干部当作“双喜临门”的好事,“一喜”则是惠民工程的建设可以为自身的政绩添砖添瓦,为自己的政治仕途铺下良好的基础;“二喜”则是在惠民工程的建设中,总会得到一些项目建设方的“补助”。所以这样一来,干部们对惠民工程的“追捧”和“青睐”也就不难理解。

  时下,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了各项资金的监管,使之惠民工程建设的资金有了保障,不再被随意的利用,再加之反腐力度的加大,部分干部开始“害怕”,对于惠民工程的资金也不再有所“想法”,这样应该是好事,但是部分干部却因此产生“情绪”,认为现在的“紧箍咒”多了,事情做得越多就错的越多,干脆放下“担子”原地打转,产生了不去做事就不会犯错的想法。

  实际看来,监督机制并没有去阻挠惠民工程的建设,而是给惠民工程建设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笔者认为,从严管理资金,本是回归正常,要求严、盯得紧是一种爱护,在惠民工程的全程建设中,“监督”既可以严把质量关,还可以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从而才能加足“油门”,不断改善民生,发展服务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