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南最小“袖珍楼阁”永清岩阁楼

12.08.2015  14:06

永清岩珍景。

  岁月的剥蚀和风雨的冲刷,使民族文化在漫长岁月中有了深厚的积淀,留下的则显得更加精纯。历经百年沧桑,让我们惊异的是在安远县龙布镇境溪村,仍完整地保留着有400年历史的阁楼——永清岩阁楼。

  古道垂杨过石巷,月门深外清风爽。盛夏时节,记者来到安远县龙布镇境溪村,探访了江南最小的“袖珍楼阁”永清岩阁楼,发现这里不仅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袖珍阁楼造型奇巧

  从龙布圩镇往南行近五公里,在省道利园公路右侧,有一岩壁峭直、气势恢宏雄伟的大峡谷,像一幅褐色的屏障挂在半空之中——那便是“袖珍楼阁”的所在地永清岩了。

  永清岩由高近百米,宽百余米的悬崖峭壁形成,自南宋开禧年间(1205年)始建禅庵,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该禅庵曾经无数次毁修,于198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清岩阁楼又名观音楼,就附着于这高百米的巨型岩石上。据史料记载,观音楼建于明万历丙午年(1606年),为三檐四楼楼阁式建筑,高15米,长2.7米,宽1.5米,占地面积仅4.05平方米。已有400余年历史,历来佛事兴盛,以楼奇著称,倚悬崖而建,从阁楼下逐层沿木梯而上,仅容单人上下,是江南最小的“袖珍”阁楼。

  远望观音楼,楼座西北朝东南,犹如一小巧长形木盒附着岩上。走近仰望,阁楼更是悬空飞檐,巧夺天工。阁楼为木制结构,看上去凌空欲飞,悬角檐突出两条龙形雕塑,与楼顶的金珠,构成“双龙戏珠”的古典建筑造型。

  观音楼整个阁楼布局得体,构筑精巧,是同类型中的上乘之作,1983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江西省政府颁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楼一景设计精妙

  观音楼的各层楼内架设了木梯,檐梁和额枋上绘有人物、山水,登楼者沿着木梯回旋而上,可直通顶层。一楼为大殿,内放有香蜡,以供游人用来祭祀神灵,大殿内有宽板木梯。

  顺着陡峭的木梯,来到二楼“文昌阁”,这里与对面山坡遥遥相望,能够看见山坡中的小竹,人们常在这里休歇,每逢观音会,“文昌阁”就是喜爱品诗弄赋的香客闲聊的地方,永清岩附近的亭台楼榭上的诗赋多是在此反复推敲而成。

  第三层“华严阁”比下面二层更狭小。到第四层“观音阁”,就是最高层了,附近镜溪村落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小河朝南流去,河边一带是一片金黄的烟叶,一幢幢楼房散落在对面山腰和山脚。仔细打量,附岩壁处竟有一个小石洞,洞内设神龛安放观音菩萨塑像,阁顶天花板绘有人物和诗词。

  安远县博物馆馆长杜丽芳告诉记者,这个石洞顶层天花板上本有古画45幅,题诗10首,但因为年头太久,已经难辨古画和诗词的内容。游人一般会在石洞里烧炷香,祈祷家宅平安。观音楼在400余年中之所以保存较好,也是众多善男信女精心维护和修缮的结果。

   溶洞流水巨石出米

  走下观音楼,东侧5米处有一石洞,就是观音洞。洞内悬一乳石,泉水顺乳嘴滴下,下面放着水缸盛泉水,当地人叫仙人乳。慕名前来的游客,都会喝一口味道清洌甘甜的泉水,希望为自己带来好运。

  站在楼前空旷的草坪上,明明不是雨天,但好像时不时飘来小雨,让人感到不解。原来,“小雨”是观音楼右侧50米处的一条小瀑布飘落下来的小水珠。水流从60余米高的岩顶飘洒而下,打在人们的身上,令人顿感清凉。当地的村民说,这股瀑布好像自家筛米的情景,因此叫它“米筛水”,似瀑非瀑。

  观音楼前的巨石叫出米石,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典故。以前,出米石里是有长出米来的,可村里的懒汉知道后天天去偷米,天上神仙便把米给收了,从此出米石再也不出米了,那个懒汉也只好下地干活了。如今,出米石留下的一潭水,一直在教育人们要勤劳致富。

  独具特色的观音楼,清爽怡人的小气候,吸引了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龙布镇充分利用永清岩的辐射力,强化投入,扶持周边村民发展乡村旅游,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在永清岩入口前的开了农家乐的村民叶瑞山说:“现在永清岩开发得好,游客也多,在家门口就能当老板了,赚的也比外出务工多。”(刘咨含 特约记者黄崇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