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零”背后——吉安市青原区防汛工作综述

14.02.2016  11:35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由区主要领导牵头挂帅,区委常委领导挂点乡镇,其他县级领导挂点重大防洪工程或重点区域,区直部门单位联村联组,万名党员干部包户到人,实行一对一帮扶机制,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

这是一个庄重的承诺:

全区共有54座水库、11处水电站、6条堤防、38个山洪地质灾害点等,虽说十年九灾、险情不断,但从未出现一座水库垮坝、一处堤防决堤、一人因洪涝灾害而死亡。

坚持以人为本,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吉安市青原区2000年建区以来,从实战出发,探索建立预案一纸化、监测系统化、巡查常态化、责任制度化、救援社会化体系,确保“五个确保”,实现“”死亡。

预案一纸化

大喇叭预警,干部进村入户,转移安置群众……时间指针拨回到2015年4月20日,富田镇花岩村支书胡增寿有条不紊组织了一场村级山洪灾害防御演练。“一张纸的预案,没有花样,全是干货,整个过程简单紧凑,好记好操作。”胡书记说。

青原区地形复杂,有城区、山区、低洼内涝区、山洪地质灾害区等,地势落差1200米;防洪工程众多,有水库、堤防、水电站等,多数带病运行。针对复杂的汛情,该区因地而异、因灾施策,编制了《防洪预案》《中心城区防汛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小型水库防洪预案》等多个专案,指导全区基层预案编制工作。

各乡镇和有关单位按照“一点一案、一纸预案”的要求,将防汛有关责任人、预警方式、转移路线、安置地点等内容,制成公示牌立在醒目处,告诉群众一旦发生灾情,如何快速有效逃离灾害现场。

监测系统化

打开水库系统,点击一下水库名称,百十里外的水库面貌就在眼前:大坝、溢洪道、蓄水位等情况一览无遗。

这是该区实施指尖上防汛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按照除险一座、覆盖一座、监管一座的要求,实施水库雨量水位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已覆盖重点小⑵型以上水库,达37座;安装自动雨量监测站(点)114处,覆盖全区范围;新建云楼、富滩自动水位站2个,共5个,在线监测主要河流水情;建成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移动短信发送系统、水雨情查询系统、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等,实现指尖上防汛。此处,该区专门为报汛员、管理员、监测员等一线防汛人员配发“赣汛通”手机,每月免费提供15元流量,即时发出防汛信息。

千里眼”在盯,“顺风耳”在听,该区防汛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在家就能掌握外面的水情、雨情、汛情。”区防汛办主任贺利琳说。

巡查常态化

1月21日,立足防早汛、防大汛,该区启动了2016年第一次防汛检查,多个检查组一线对全区水库、堤防、水电站等防洪工程和山区、景区、园区、学校等人口密集区进行“地毯式”大检查,检查率、检查内容和整改落实均百分之百。

这样的检查,该区每年要开展好几次。为使隐患发现于早、险情处置于微,该区建立防汛巡查常态化机制,落实专人全天候盯防。一是建立水库安全管理报汛员制度,每座小⑴型水库落实1至2名报汛员,人年均补助1000元;每座小⑵型水库落实1名报汛员,人年均补助800元。二是建立堤防安全管理员制度,每公里堤防落实1名管理员,人年均补助800元。三是建立山洪地质灾害监测员制度,一人一点,人年均补助800元。为加强“三大员”管理,该区严格实行绩效考核,优胜劣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制度化

责任决定成败。区、乡、村、组四级防汛行政、技术、管理责任人,该区每年都要落实1000人以上。为使责任落到实处,该区制定了《防汛抗旱责任追究规定》,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本规定的,将给予通报批评、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汛期,该区组织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职能部门,不定期对各级防汛责任人的履职情况进行督查,严查违法违纪行为,绝不姑息迁就。同时,该区将防汛工作纳入区直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成果运用,作为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确保责任落实不打折。

救援社会化

针对急、难、险、重抢险救援任务,该区从实战出发,依托社会力量,建立专业化抢险救援队伍。

该区从优秀退役军人中招聘30人,成建制组建常驻型民兵应急连,装备推土机、挖掘机、装卸车等重型机械,承担全区森林灭火、抗洪抢险、应急维稳等任务。依托驻区部队官兵,成立应急抢险救援大队,配备冲锋舟2艘、橡皮艇2艘,专攻急难险重任务。成立以镇村群众为主的万余人防汛、防火、防疫常设性抢险救灾队伍,形成四级联动、履盖全区的防御网络。

每年汛前,该区人武部、防汛办牵头对防汛队伍进行军事化训练,强化服从命令意识,提升抢险救援本领,关键时刻能够调得动、顶得上、抢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