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自主创新 促进专利转化

01.10.2013  15:34

专利拥有量是衡量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地方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了推动我省的自主创新,促进研发成果专利化、专利产业化,省财政从今年开始,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资助专利的申请和实施,省知识产权局还于近日下发了《江西省专利实施资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江西省专利费资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办法)。 这是我省首次专款资助专利申请和实施,那么,此举出台对我省建设创新型社会具有怎样的意义,受资助的重点何在?省科技厅厅长王海就广大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问:我省为什么要对专利申请和实施进行专项资助? 答: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谁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多,谁的核心竞争力就强。而我省由于社会公众专利意识较为薄弱,一方面出现了不少科技成果完成后,因没有申请专利而不能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专利的转化率较低,专利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此项举措出台,也是落实今年6月份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精神的具体行动。全省科技大会确定了建设创新型江西的目标,发布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江西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起设立“省专利专项资金”。 问:两个办法出台的意义何在? 答:一是为了鼓励我省单位和个人对自己的发明创造进行专利申请,取得知识产权保护;二是促进专利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专利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落实“科技兴赣,人才强省”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问:我省目前专利申请和实施的现状如何? 答:从纵向看,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 “十五”期末为713件,较“九五”末翻了一番多,但是与发达省份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十五”期间,全国专利申请保持20%以上的年度高速增长态势,2005年达到34.6%,我省总体水平还有差距。2005年,我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位于国内第20和21位。 值得关注的还有,我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较少。据统计,截至2005年,全省7万多家企业中只有1300余家申请过专利,不足2%。国内专利申请排名前10名的企业中,年申请量超过1000件的企业有5家,而我省年申请量超过100件的企业也不过一家。 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求我们把增加专利数量尤其是发明专利的数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实行专利申请和实施资助政策,就是要提高我省专利发明人的创新积极性,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引导专利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目前,江西作为欠发达省份,发明人申请专利和维持专利权的成本相对较高,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发明人通过申请专利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积极性,一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大致需要5000-6000元;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商品,还需要大量的投入,并存在一定的风险,企业不敢轻易投资,致使我省相当一部分专利权人“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设立实施资助专项就是为了引导更多的企业实施专利技术,生产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 问:我省专利申请资助的重点是什么? 答:专利申请资助的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申请。二是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我们主要资助的是源于国家或本省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活动的专利申请及省属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省级以上专利试点示范单位的申请。三是重视职务发明,兼顾非职务发明。这主要是因为职务发明与市场联系紧密,它来自于生产实践,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而专利产业化比率较非职务专利高出很多。四是鼓励到国外以及我国港澳地区申请专利,像被授予国外发明专利权的,每件资助8000元;获得港澳发明专利授权的,每件资助3000元,从扶持力度可以看出政策倾向。 问:为什么对发明专利申请的资助没有条件限制,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资助要设限? 答:原因在于,发明专利是经过国家专利局实质性审查,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同时考虑到为提高我省专利申请尤其是职务专利申请的质量,也就是专利的授权量,我们把专利申请资助分为两步完成,即专利申请时资助500元,专利授权后资助2500元。 问:对于专利实施项目资助的重点是什么? 答:对专利实施进行资助,是为了充分发挥专利资助资金的牵引功能,加速专利成果的转化。因此,我们主要考虑的资助项目必须是符合我省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较高技术含量、有市场前景并有望形成产业、形成规模效益的专利技术成果转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