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合:推行取消门诊输液需普及医疗知识
2014年8月,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公布医疗机构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5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等。近半年过去了,这项政策带给病患和医生怎样的改变?日前,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隆冬,医院输液室往往都会人满为患。不过,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输液室竟然略有空闲。记者看到,在输液的大多是感冒发烧的小孩,成人输液区安静很多。(1月21日人民日报)
数九寒天,感冒以及呼吸道疾病也进入高发季节,很多人会选择输液治疗,全国各大医院的门诊输液室也是人满为患,有的甚至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伍才能打上“吊瓶”。其实,早在2012年8月1日,原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严重违规使用抗菌药物的医生将被吊销执业证书,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可两年多过去了,象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取消53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门诊输液的医院却寥寥无几,为什么?笔者认为,除医院为了自身经济利益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因民众医疗知识受部分医院医生多年来的误导,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有病必须打点滴,只有点滴才能治病的错误观念。所以,推行取消门诊输液,亟需民众医疗知识普及。医疗知识普及必须让民众认识到:泛滥的门诊输液,不仅让我们的疾病得不到治疗,反而使身体越来越糟。
医疗知识普及必须让民众认识到:泛滥的门诊输液,不仅让我们的疾病得不到治疗,反而使身体越来越糟。
其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后,都十分注意健康。人们原本是在追求健康,但是可能没有意识到,有病必须打点滴的行为本身恰恰是在威胁着自己的健康,而且是一个长久的威胁。民众并不清楚:感冒输液,只要是病毒感染,输液其实无效,而大部分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可我们的孩子一咳嗽、一发烧,不管是家长要求也好,还是医生为了“预防”考虑,就会被输进去大量的、无用的抗生素。这些抗生素治不了感冒,反而带来抗生素耐药。有的孩子需要输液,用一代抗生素不行、二代抗生素不行,非得用最新的抗生素才有效,这就是可怕的抗生素耐药。
其二,如今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慢性病是老人生病的特征。可一些老人热衷输液防慢病,执迷于“输液能通血管”。事实上,输液是一种治疗手段,对于脑血管病来说,在它的急性期可能需要输液治疗,但对于预防,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效。
其三,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仅2012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示,注射剂不良反应率高达56.7%,静脉注射安全风险相当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70%以上的输液为不必要的输液,是可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的。
希望经过医疗知识普及和宣传,能有更多的医院象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这样取消门诊输液。当然,医院不能一味地一刀切取消所有输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保障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