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 九江市长有何深意?

11.10.2022  12:13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九江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九江成为全国第140座、江西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建筑是重中之重。半年多来,围绕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文斌多次做出部署。

  九江市长多次调研浔阳古城项目建设

  “三江之口,七省通衢。”千百年来,九江以其坐拥长江、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地理位置,成为江西地区融入全国、走向世界的交通枢纽。千百年来,九江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建筑和厚重的文化土壤。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建筑,是每一位九江人的责任。

  今年10月7日,九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文斌来到修缮后的九江市浔阳区烟水亭景区,实地调研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他强调,要加大保护修缮力度,提升活化利用水平,持续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让历史建筑历久弥新、焕发生机,为九江打造国际旅游名城赋能添彩。

  修缮一新的烟水亭造型古朴、精致典雅。杨文斌走进其中,参观了翠照轩、亦亭等建筑,了解它们的历史、风格、现状及保护利用等情况。

  浔阳区是九江老城的核心区域,当地拥有众多历史古建筑,全面反映了九江老城的今昔变迁。做好浔阳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工作,也是在建设好九江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守住九江的历史和文脉。

  去年10月31日,杨文斌出席了九江浔阳古城项目开工仪式。九江引入上海翼天文化旅游发展集团共同建设浔阳古城,双方决定深挖浔阳文化资源,高品质建设运营浔阳古城,让其成为九江文旅产业的典范。

  今年5月11日,杨文斌再次来到浔阳区调研文旅项目建设工作。他先后考察了浔阳楼景区改造提升和湓浦口文旅项目建设情况,并在锁江楼项目建设指挥部听取相关文旅项目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杨文斌表示,要进一步抢抓时间节点,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服务保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项目高质量、高规格、高标准建成投运,真正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脉。保护好、传承好九江的历史文化,既是九江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城市发展的应尽之责,更是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杨文斌对九江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建筑的调研,说明九江市从上到下都把传承历史文脉、保护好祖先留下的丰厚遗产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

  据公开资料显示,九江境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2369处;历代有1500多位诗人在这里赋诗作词,作品总数超1.6万首;博物馆、纪念馆25家,馆藏文物51455件(套)……

  在杨文斌看来,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以“修旧如旧”的“绣花”功夫,将历史建筑的昔日风采展现出来,“唤醒”百年记忆。

  一座城的古建筑,保留了文脉,融进了乡愁,让人们有了归属感。因此,保护历史建筑,就是留住人们的乡愁,让大家对所生所长的城市产生强烈的归属情感。

  杨文斌提出,要深入挖掘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涵,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市民记住乡愁,使历史建筑成为提升九江城市形象品位的标志性建筑和网红“打卡地”。

  在杨文斌眼中,历史文化是九江的根和魂。要从九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找思路、找依据,使传统文化和创意文化相结合,通过不同的产业形态,对传统文化进行开发,使传统文化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

  记者注意到,去年九江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60亿元,获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市。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历史文化古建筑对旅游业的贡献。

  如何依托历史古建筑做好文化旅游工作?杨文斌在烟水亭景区调研时要求,要持续加大景区及周边环境改造提升力度,完善景区设施、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景区环境、优化旅游线路,推进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市民满意率。

  同时,要加强景区联动、抱团发展,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将各景点联动起来,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精心谋划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着力推进大景区建设。

  杨文斌在调研浔阳区文旅项目时也提到,项目建设要体现“赏文、观景、游江、购物”等特色,发挥综合优势,进一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文旅发展一体化。

  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挖掘文化特色,创新文物展陈方式,增强游客体验互动需求。此外,要延伸项目空间,东拓西延,坚持把项目建设与周边建筑风貌提升、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多赢。

  历史古建筑是祖宗留给今人的丰厚财富,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下去的宝贵遗产。做好历史建筑保护,既是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应有之义,更是实现绿色发展、居民增收致富的前提条件。有历史有文脉的城市,才能更有故事、更具人气魅力。

  项目建设与老城改造一体推进

  九江有5000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借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九江在推进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同时,也在同步推进老城区改造,让历史建筑与老城人文更加相得益彰。

  杨文斌说,历史建筑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城市历史风貌特色的生动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

  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足往往让老城区成为城市改造的重点区域,而历史古建筑大量扎堆聚集在九江老城区。如何平衡好老城改造和古建筑保护的关系,让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下去,九江费了一番苦功夫。

  九江市浔阳区委书记张宁介绍说,他们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为抓手,统筹做好人文景观提升、社区功能配套、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打造了“街区、景区、社区、小区”有机融合的样板。

  浔阳街区改造以“浔阳忆事”为主题,坚持“保旧、复旧、饰旧”和“修缮、改造、完善”的工作原则,保留了传统街区格局,展示了鲜明的地域文化。

  以九江市浔阳区庾亮南路为例,这里兴建了历史文化街区,成为九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和“地标”。经过保护与改造,2018年9月,这里正式开街,成为市民游客夜生活的集聚区、24小时不打烊的“夜九江”。

  九江七旬老人高玉成说:“之前听说有不少街区要改造,我们还担心这些老建筑保不住。看到它们不但全部保留了下来,还维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我们打心眼里高兴。

  从中可以看出,九江市各级政府对古建筑保护的大力推动,可以发现九江市民对留住城市乡愁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为推动老城保护,九江出台了《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九江市历史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等文件,把对历史文化的保护纳入法制轨道,推动保护常态化、长效化。

  老城区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的城市功能。在老城改造中,九江正通过树立“微更新”等新理念,用好“微改造”等新方式,确保历史文化与城市建设相融合、相适应,让城市发展的历史记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九江对外宣传和文旅发展的好推手。

  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杜宇蔚/文

  请您点题

  信息日报倾力打造推出的《读懂党报》《政事一周》栏目已受读者广泛关注和好评。本文素材为大江大数据研究中心搜索梳理提供,未经报道对象审阅,如有遗漏,相关素材可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或致电1397008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