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出现“双峰热”者要当心登革热

01.10.2014  14:20

近期广东多地发生登革热疫情,而且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目前也正处于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市民一不小心被白纹伊蚊叮咬到便可能中招。广州有医学专家提醒,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1~3天后再次升高,这种“双峰热”很可能提示感染了登革热,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传染科主任詹宝丰介绍说,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特征为突起发病,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24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发热一般持续5~7天。部分病例于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但1~3天后再次升高,称为“双峰热”。患者发热时多伴畏寒、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眼球后痛、乏力、出皮疹、食欲不振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他提醒,有这些表现的人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告知医生详情。

詹宝丰说,除了做好清理积水的工作外,市民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防蚊叮咬。登革热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一般在日间活动,所以市民午睡也应挂蚊帐,到公众场所活动最好穿长袖、浅色的衣服,减少皮肤暴露在外的面积,身体裸露部位要涂抹防蚊药膏。

很多人都会居家自备一些蚊虫叮咬的药物。詹宝丰提醒,如果人体被蚊虫叮咬后全身出现了红肿的包,包括不易被叮咬到的部位也有,就很可能是过敏反应,此时如果习惯性地使用刺激性较大的花露水或清凉油,就可能加重病情的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市民在被叮咬后由于瘙痒而用手抓挠,引起了红肿过敏症状时,自行涂抹刺激性的消炎药膏,也可能令病情加重,甚至导致感染。(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田乃伟)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