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在港开幕

24.07.2014  17:49
   

  由国家航天局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7月21日在香港科学馆开幕。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实施十年以来的第一次主题展览活动,众多珍贵实物和模型首次揭开神秘面纱,与观众见面。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张建华、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中央驻港联络办副主任王志民、外交部驻港公署副特派员胡建中等出席开幕式。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21日下午与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张建华会面,并感谢国家航天局及各协办单位为展览提供珍贵展品。梁振英祝贺国家的探月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对香港的科研团队能够参与嫦娥三号探月工程表示十分高兴,并希望更多香港的科技人才可以在多个领域参与国家的科研事业。
 
  张建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实施探月工程,是遵循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宗旨,在具备了开展航天活动基本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所做出的选择,是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嫦娥一号到嫦娥三号的连续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奔月梦想。特别是嫦娥三号任务的圆满完成,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他指出,作为全国人民共同关注和参与的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探月工程的发展同样凝聚着香港科技界的智慧和心血。在探月工程后续任务中,将与香港科技界和科学家一起,努力攀登,攻坚克难,共同创造中国月球探测活动新的业绩。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凝聚着香港同胞的辛劳和汗水;航天科技的发展,倾注着香港同胞的支持和期盼。通过这次展览,一定能够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航天事业的了解,一定能够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科技文化交流,一定能够激发更多的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
 
  开幕仪式结束后,张建华引领出席开幕仪式的嘉宾,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展览。
 
  本次展览一开幕,即吸引了众多香港市民参观。摆放在展厅中央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的1:1高仿真模型最为醒目。观众可以直观了解嫦娥三号任务,畅想中华民族落月之旅。嫦娥一号卫星、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模型以及多幅嫦娥三号拍摄的真实月面照片等珍贵影像资料也展出。
 
  探月工程已经实施的嫦娥一号、二号、三号3次任务的诸多高科技产品的集中展示是展览的一大看点。其中有嫦娥三号着陆器和月球车携带的五星红旗、嫦娥三号月基天文望远镜、嫦娥二号CCD立体相机等。探月工程专家介绍,由于嫦娥一号受控撞月、嫦娥二号仍在太空飞行、嫦娥三号落月探测,这些实物都是相应仪器的地面试验件,与真正执行任务的仪器状态相同。
 
  展览专门设计了科普互动体验展区。观众可以通过虚拟天文望远镜观看月球面貌,还可以亲身测量自己在太阳系各行星上的不同重量。使用操纵杆和主监察荧幕,一辆1:3大小的“玉兔号”月球车模型便可以在模拟月面场景上作前后左右移动和原地转动,观众不用身临其境,就可以体验地面控制中心如何操控“玉兔号”月球车。在另一个展台,观众可分别托举3个圆球,感受同样质量的物体在火星、地球和月球上的不同重量;现场的天文秤上,体验者则能感受自身重量在不同行星上发生的奇异变化;而在太空漫游电子留言板上,人们更可以随时写下“飞向蓝天”和“我想去月球”等探月心声……
 
  为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月亮文化,展览还展示了一批以月亮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由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专门为探月工程而作,包括书法、绘画、雕塑、陶瓷作品等,以庆祝中华民族落月梦圆。同时,展览还展出了香港、澳门科学家参与探月工程应用研究取得的科学成果。展览令香港市民大开眼界,加深了对探月工程和中国航天的认识。
 
  同时,展览也介绍了香港参与嫦娥三号任务的科研工作,包括由香港理工大学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专家合力研发的“相机指向机构系统”和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及地理资讯学系研发的“月球地形测绘新技术”。
 
  此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协办,由国家航天局新闻宣传中心、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承办。
 
  据介绍,本次展览的支持单位为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和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