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3小时!胸腔里的“鹅卵石”搬走了

07.08.2015  17:18

  “胸口这块石头掏出来了,我心上压着的大石头也卸下来了。”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胸外科三病区里,吴女士腰板挺得直直得,唇色红润,眉飞色舞地向记者描述起术后的第一感觉。

  此前,经过一番艰难的手术,医生把嵌在吴女士胸腔里的一块大“鹅卵石”取了出来。这是一个直径长达21厘米、重达3公斤多的巨大骨化肿物。由于肿物极其坚硬,术后为了把“石头”变软以便进行病理切片,仅标本脱钙处理就花了超过1周时间。术后病理显示为罕见的巨大骨纤维结构不良。

   嵌在井口的石头

  来自甘肃省兰州市的吴女士今年46岁,2008年体检时发现右上胸壁有一个鸡蛋大的肿物。由于影像检查提示肿物有钙化迹象,且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吴女士便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今年年初,吴女士开始感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5月,病情加重的吴女士到当地医院拍片检查,结果把她吓得腿都软了:巨大的骨化肿物几乎塞满右中上胸腔。当地医生表示手术风险极大,已无法开展。

  为了不让年逾七旬的老母亲和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担心,吴女士只向丈夫透露了病情,夫妻俩决定儿子高考结束后再就医。“那1个月太难熬了,心理压力太大,感觉只能眼睁睁坐等病情恶化,还不能让家人知道。”吴女士说,儿子高考结束后,她又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的多家医院咨询就诊,结果都失望而归。

  6月下旬,吴女士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辗转找到胸外科三病区医生陈新杰。接诊后,陈新杰也被吓了一跳:吴女士嘴唇紫绀,右胸明显隆起;影像检查结果显示,坚硬而巨大的肿物不仅将其大部分右肺完全压瘪,还将纵隔、心脏和大血管挤向左侧,气管也出现左移狭窄。

  “就好像一块石头卡在井口,没有操作空间,要把石头取出来极为困难。”陈新杰说,常规手术麻醉后肺叶会瘪下去,胸腔内自然形成一个空腔,方便医生操作,但吴女士右侧胸腔已被肿物塞满,开胸后“开门见山”就是肿物,手术操作极为困难,术中稍有不慎就有致命出血危险。

  吴女士的罕见病情让医生们揪紧了心。“手术是患者的唯一出路,我们一定要尽全力救治。”医科院肿瘤医院院长、知名胸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赫捷了解到吴女士的病情后,与该院胸外科主任高树庚、胸三病区主任王大力组织了全科会诊讨论,共同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和意外情况应对措施,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希望能够为吴女士争取到一线生机。

   惊心动魄3小时

  手术前的那一夜,吴女士失眠了。直到被推进手术室的前一刻,她心里仍忐忑不安,“感觉到了生死离别的时刻”。

  “你儿子高考考得不错吧?”手术室里,陈新杰一边做术前准备,一边跟吴女士聊天。“成绩还不错,估计上重点大学没问题。”一问一答间,吴女士的心情渐渐放松下来。

  手术开始了,为了给手术操作争取到更多空间,陈新杰放弃常规后外侧切口的手术入路,改为前胸切口入路——首先从右胸前侧划下第一刀,将患者右乳向上掀起,进而横断胸骨,辟出一块宝贵的手术操作空间。

  肿物充分暴露在医生视野中时,情况比预计的更复杂。肿物包裹第三、四肋骨,因受到过度挤压,肺叶颜色变得灰暗,硬邦邦的肿物表面并不光滑,部分肺叶被挤进“石头缝”里。陈新杰小心翼翼地一点点分离嵌在胸腔内的“鹅卵石”。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肿物成功切除。

  虽然切了更省事,但为了减少患者肺功能损失,陈新杰在手术中竭力为吴女士保留了尽可能多的肺叶。肿物切除后,已被压瘪的右肺叶还能不能重新弹起来?像气球一样重新“”起来的肺叶会不会不堪重负出现致命性的复张性肺水肿?手术台上,医生们冒着极大的风险观察了近1个小时,看着肺叶缓慢地一点点鼓起来,肺潮气量逐渐上升,才进行关胸缝合。让医生们欣慰的是,为了应对术中大出血风险,术前备血3000毫升,但整台手术没有输一滴血。

  术后苏醒过来的吴女士见到陈新杰,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您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