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县法院“3+N”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16.06.2015  18:07

      “一庭四员”网状布局,“情理法相融”联动机制,“组团式”调解。江西省吉安县人民法院全面延伸审判职能,优化资源优势,有效搭建“3+N”  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法庭+N  “一庭四员”网状布局

        “还有两天就过年了,老板答应我们的5000元工资,却拿不到啦,还等着钱过年呢。”春节前的一天,村民罗秋、王四根、刘军三人来到吉安法院万福人民法庭,向接待他们的人民陪审员施连生说道。

        没有诉状、没有欠条,只有雇主姓名和一个电话号码。这样的情形显然不符合立案要求。眼看就到春节,面对等钱过年的村民,施连生没有犹豫,当即电话联系雇主,将其约至法庭做调解工作。经调解,三人拿着工资满意地离开了法庭。

        “法律既要高大上,也要下里巴人,有些纠纷土方法更管用,土规则更有效。农民虽纯朴,但读书少,尤其欠缺法律知识,没有证据意识,致使很多纠纷难以通过诉讼途径讨回公道。为了帮助他们解决纠纷,就要依仗乡规民约处理纠纷。”担任万福镇居委会主任的施连生在人民陪审员工作座谈会上说道。

        也正是这次座谈,吉安法院开始探索法庭+N“一庭四员”网状布局纠纷解决机制,以法庭为中心,人民陪审员、司法协理员、人民调解员、司法联络员为点,将法庭的触角延伸到乡镇的每一个村庄,实现司法监督与民意沟通良性互动,努力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解决。

 

                                      法官+N  “情理法”相融联动机制

        2015年4月初,一对亲生父子因为赡养问题大打出手,为了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主审法官彭忠决定上门开庭,巡回审判。

        “每一次巡回审判都是一次生动的今日说法。”在彭忠看来,法庭飞到百姓家,不仅仅是便民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巡回审判让法律的种子落在每个乡间小道。

        “既然是到村开庭,上门办案,就不能太拘泥于法律,要善于借力,村民晓之以情理,村干部晓之以事理,法官晓之以法理,情、理、法融合,多管齐下,纠纷更容易迎刃而解。”彭忠一语道破了乡村纠纷的化解秘籍。

        借外力,请外援,纠纷化解靠社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思考,吉安法院创新“枫桥经验”,建立“一庭一村干部”、“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探索出“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便民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该机制把村民自治与法治思维、法治手段结合起来,让群众讲事实、说问题,让基层干部讲政策、说道理,让法官讲法律、说是非,形成“三方联动”、“三级联调”,促进纠纷多元化解。

                                              法院+N  “组团式”调解

        丁零零,丁零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吉安法院高新区人民法庭响起。伴随着的还有一阵急促的声音:“是高新法庭诉调对接站吗?我是敦厚镇政府,我镇店下村村民和洪家巷村村民争山准备械斗,请你们尽快派人到现场来调处。

        这是该院推进重大矛盾纠纷“组团式”调解的一个缩影。

        在吉安县委政法委的支持下,法院积极发挥中心人民法庭作用,依托地方党委、政府,与公、检、司等部门组建一支专家型调解队伍,负责协调、指导、参与重大矛盾纠纷、不稳定隐患和积案、老案的调处化解工作。

        “组团式调解对如何有效破解调解力量薄弱、专业水平不高和调处率低这一难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我院在倾力服务吉泰走廊发展过程中,要全力参与到化解矛盾纠纷中去,不断探索新途径、总结新经验、出台新举措,形成特色亮点,打造调解品牌。”该院院长段恩雄如是说。

        据悉,自“3+N”便民纠纷解决网络建立以来,该院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9件,组织开展巡回审理113次,运用组团式调解工作方法化解重大矛盾纠纷11件,依法调解、撤诉案件1316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