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势勃发 撑起农业经济“半边天” 渝水区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

11.04.2016  20:51

  现代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新余市渝水区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转变方式为重点,围绕加快畜牧业发展作文章,加快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建设步伐,推动全区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生猪产业基础巩固,质量提升

  渝水区是国家级商品瘦肉猪基地县、全省2O个生猪产业实施重点县,2012--2014连续三年列入了省级生猪调出大县。全区现有初具规模的养猪小区16个,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336户,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达144户,规模化养猪比重达87%、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约65%左右,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创建部、省、市级示范场7家,建立畜牧合作经济组织75家,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27家,带动农户3.4万户。新余沂水实业有限公司等3家被授予“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新余民生牧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仰天岗牌”猪肉,已获得江西省名牌产品称号。

  肉牛产业发展迅猛,异军突起

  2014—2016年连续3年列入了全省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县。到2015年,饲养10头以上基础母牛户已增加到101户,饲养基础母牛1779头,分别比上年增长8.6%、26.9%。采取“扩繁与改良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主推夏西本、西本杂等良种肉牛,开展牛人工授精和种草养牛技术。到2015年全区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户)54户,饲养量8820头,比上年增长近30%;人工种草面积3160亩;专业化、规模化养牛已成为我区养牛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新余市洪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已在我区良山镇投资兴建,一期投资预计达1亿元,饲养规模5000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种草养牛,采取自动喂料、自动饮水、自动清粪,达到粪污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循环现代畜牧业,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将企业打造成全市最大乃至全省一流的肉牛养殖企业。

  水禽产业发展劲头足,势头好

  全区有水禽养殖大户185户,饲养水禽137.8万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0%左右。全区有大小家禽屠宰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皮(咸)蛋0.17万吨,加工板鸭3.5万只,加工白条肉禽380多万只,全区禽加工产值突破一亿元。位于渝水区人和乡蒋家村的新余市辉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旱鸭养殖基地,2011年创建,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建有6栋 5000㎡的标准鸭舍,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山东等地引进旱鸭规模养殖技术,年出栏肉鸭规模可达300万羽。

  创新生态循环模式,破解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难题

  针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难问题,我区以大型沼气综合项目为抓手,引进北京盈和瑞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已在罗坊镇建设了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由罗坊镇村镇沼气集中供气站、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循环生态农业园区三部分组成。建有6m3冷库15座、 20m3冷库1座,并配有监控系统、运输车辆等,每年可处理沼气站周围15公里内的养殖场粪污1万吨、病死猪2万头,年产沼气150万m3,有机肥1万吨,液态肥3万吨,满足罗坊集镇3000户居民日常用气,年收入达300万元以上。今年将计划筹资225万元,在我区10个乡镇建成一批病死畜禽集中收集暂存点,构建养殖业主、保险公司、无害化集中处理厂与动物卫生监督机构"3+1"四方联动的无害化处理长效运行和监管机制,形成全区统一规范的“六有、全覆盖”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提升我区无害化处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