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支月英——传承!从“支姐姐”到“支奶奶” 学生的孩子也即将成为老师

13.02.2017  14:34

  36年,一万三千余天,人生最美好的韶华,有的人选择向上,把枝桠伸向天空,有的人选择往下,把根深深扎进土里。支月英做了后者,默默无闻,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真快啊!学生的孩子也要当老师了
  “请停一下,我下车找个人。”2月8日,车开到半山腰处时,支月英突然根记者说。
  “作英啊,在家不?”支月英对着路边的一间屋里喊。
  “哎呀,是支老师啊,哈哈哈哈。”屋里一位妇女带着风跑了出来,一把捏住支月英的手,不停地摇着,一边冲着屋里喊:“莎莎,快来快来,你支老师来了。
  这时,屋里又跑出来一位年约20岁的少女,一下搂住支月英的脖子,呵呵地乐着。
  “你想不到吧,我们两母女都是支老师的学生。”这位妇女笑着对记者说,“我叫廖作英,今年43岁了,支老师刚来的时候我才7岁,她19岁。
  在廖作英眼里,那时候的支月英就跟姐姐一样,平常在教室里教他们学习,课外像姐姐一样护着他们,陪他们玩耍,给他们做玩具。
  “你要说我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支老师。”廖作英自豪地说。
  廖作英的自豪不是没有道理,她和爱人都是支月英的学生,后来都当了老师,就在这片大山里。
  那位20余岁的少女叫涂莎,年幼时也是支月英的学生,如今她已经是赣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师范专业大三的学生,“说老实话,从小到大受到的影响,支老师是我内心最崇敬的人,我也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教师,就像支妈妈一样。
  “一晃我就成支奶奶了
  由于去年参加了不少活动和表彰大会,尽管推掉了很多采访,但支月英仍有不少时间在来回奔波的路上,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她找到了当年的学生李霞,请她来做代课老师。
  李霞的孩子今年10岁,一至三年级都还在支老师班上学习,直到四年级才转到别的学校,李霞也跟着离开了泥洋村白洋自然村,但听到是支老师来请,李霞放下孩子,就搬来了白洋教学点。
  在白洋教学点,一位村民正带着小孩玩,看到支月英走过来马上拉着孩子站到路边,“支老师,您好啊,这是我的外孙,明年也要当你的学生了。”  “哎,36年了,一晃我真成支奶奶了。
  希望能有更多的“支月英”扎根大山
  在白洋教学点,教师干净明亮,也早就使用了现代化的一体机多媒体教学。
  奉新县教育局党委委员段太勇说,近几年来,宜春市教育系统无论是资金扶持还是政策扶持,都在向农村教育倾斜的。对于扎根山区的乡村教师,每月都有80到600元不等的特殊津贴。
  “支月英老师是我们众多乡村教师的杰出代表,我们就是希望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吸引和鼓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扎根基层,让更多的孩子能放飞梦想,实现希望。”段太勇说。
  今年55岁的支月英本来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她决定继续坚守下去,争取干到60岁。其中原因,除了舍不下这份大山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山区确实太缺教师了,她很希望能有人能尽快顶上来。
  36年,支月英已经会说各种奉新方言,她把自己的根扎进了这片大山。

编辑:吴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