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减、缺保障、晋升难 四成导游转行凸显发展“短板”

22.10.2014  09:28

    “打开CCTV官方网站,搜索‘导游’,画面弹出来的几乎都是关于导游的负面新闻……这让很多真正热爱这一行的人黯然离开”。10月14日,央视“十一长假旅游陷阱”系列报道播出之际,从业13年的资深导游揭震昆在自己的微信中感喟。

    近两年来,随着旅游格局的改变,传统旅行社业务受到冲击,传统导游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加之导游群体收入不稳定,缺乏保障以及背负着巨大的舆论压力等原因,近两年选择转行的导游越来越多。

    记者调取了一份2013年初在岗江西导游联络表,以电话咨询或同行问询等方式对其中167名导游目前的从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转行率居然高达四成。

     故事

    当了12年导游 最后转行

    在李坤(化名)位于21楼的办公室里,南昌城“一江两岸”的美景尽收眼底。

    2002~2013年的12年里,仅庐山一地,李坤就带着一拨又一拨的客人走了720遍。但他说,转行从事商贸业1年以来,他再没有爬过一次山。从业12年,李坤早已成长为一名熟练而出色的江西全境地接导游。他说:“转行前,我主要带的是高端团队,出团的补贴都已经涨到了500元/天。”尽管在业内积攒了一定名声,但他最后却因为一件事下决心转行。

    2013年一次接团后,全团客人给予李坤高度评价,并发来了感谢信。与此同时,李坤却陷入了与派团旅行社负责人的纠纷中。“旅行社方面认为我‘砸’了他们的团,因为我没带游客进行足够的购物,没有‘填’满零负团费游所带来的‘坑’。”李坤说,当然这事只是自己转行的原因之一。

    在李坤看来,错综复杂的行业环境下,难以找到晋升途径才是和他一样的众多资深导游选择转行的根本原因。

     调查

    167名导游一年多后仅剩六成在岗

    李坤转行并非孤例。记者调取了一份2013年初在岗江西导游联络表,以电话咨询或同行问询等方式对其中167名导游目前的从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67人已经转行,转行率为40.1%。

    在江西从事导游管理工作多年的五湖国旅负责人汪振分析道:“导游流动其实也非常正常,就往年来看,每年也都有三成导游流失。但是去年以来,市场环境的艰难和舆论压力的增加,让这个行业中的更多人选择离开。

    在南昌从事旅行社人事管理工作的陈先生表示,2013年和2014年确实是导游流失率最高的两年。他说:“传统旅游行业面临着团队客减少,线上行业竞争的巨大压力,导游行业也被波及,传统导游自叹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这两年随着媒体的发达,导游多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旅游行业最弱小的末端,承受的压力和指责无以复加。

    在导游转行人数增加的同时,补充到导游群体中的新鲜血液却越来越少。记者调查发现,报考导游证的人数连年下降。在2010年报考高峰时,我省有9481人参加了导游证考试,到2011年下降为8146人,2012年为8100人,去年更是跌至7423人。

     探因

    收入减、缺保障、晋升难

    而问及转行的原因时,转行刚一个月的导游吴莹(化名)说,团队减少后自己的收入也锐减了。吴莹透露, 《旅游法》实施前,南昌市绝大多数导游没有底薪,以50~150元/天的导游服务费以及进店、加点回扣维持“高收入”,年收入可以维持在6万元~20万元的高水平。《旅游法》实施后,部分旅行社为专职导游增设了底薪,多为四五百元,导游服务费有所提高,约200元/天,但由于团量减少,又斩断了灰色收入,多数导游的收入约3000~5000元/月,一年四万元左右。

    不过,收入的锐减和近两年来导游形象的丑化,只是部分导游转行的诱发因素。南昌师范学院旅游系主任殷剑认为,长期以来导游管理的松散,缺少人文关怀,职业晋升渠道的缺乏才是他们转行的症结所在。“长期以来,导游公开的薪资非常低,而一些中小企业又不给导游购买保险,导致导游的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都很低。在职业规划上,导游这一行也一直缺乏可展望的职业前途。”在殷剑看来,目前我国现有的导游评级程序并未得到社会的最大认同。“旅行社并不会为中级导游和初级导游开不同的工资,导致大家对这一评级体系不甚认同。”殷剑说。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