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荣彬:“改号诈骗”成功 运营商难辞其咎

24.07.2015  11:38

  老人接了一通从“邮政局”“公安局”“检察院”打来的电话,便稀里糊涂被诈骗了48万元……近日,广州天河区法院对这起通讯信息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运营商没有按照约定准确显示来电号码,使得犯罪嫌疑人诈骗得手,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新华网7月23日)

  看到这则消息,笔者既感到震惊,又有些疑问。震惊的是网络改号电话为什么能如此神通广大?疑问的是电话诈骗已经直接侵害到了运营商的根本利益,难道连运营商也治不了这类改号电话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通信运营商、银行不断推出新业务,诈骗手段也更新换代。据称,电话诈骗主要模拟邮政、税务、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电话,冒充国家工作人员,编造“邮包藏毒、涉嫌洗钱、法院传唤、火车退票”等理由,要求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让人防不胜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五条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为电信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和价格合理的电信服务。”此案中,深圳移动的来电显示服务却提供了虚假的号码信息,对原告上当受骗起了误导作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如果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存在缺陷,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等侵权责任。

  如果说普通电话诈骗难以归咎于运营商,但在“改号电话”骗局中,运营商为拓展接入业务,不检查、不识别网络电话公司传送来的号码是否真实,让其畅通无阻进入我国程控网打进千家万户,间接做了骗子们的帮凶。运营商因此存在服务合同违约过错行为,法院据此判决其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完全合法合理。

  其实,早在2008年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就已经发出了《关于整治网间虚假主叫号码问题的通知》,要与其他运营商进行联动打击虚假主叫号码问题,况且对境外网络改号电话的识别、拦截,在技术上并非不可行。对于中老年人而言,子女非常有必要帮助老年人选择具有安全拦截功能的手机,一旦安装了相关拦截软件之后,基本上都是在后台运行,不需要让老人家过多操心。

  如今,电话诈骗盛行,运营商和相关管理部门在管控虚假电话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法院如此裁判,对于堵塞电信运营管理漏洞,斩断电信平台获取非法网络改号线路费用等的利益链条,督促强化电信运营商的自律意识、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效保护人们的正常通讯权利,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