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风波 刘邦成地方GDP“招财树”

23.01.2014  17:45

  各地争名人故里不算是新鲜事,诸如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夺,从诸葛亮、赵云、李白故里之争,到五省七地锁“二乔”……层出不穷。今天江苏的丰县和沛县也卷入了纷争。

  “名人故里悬案”,究竟如何处理,在笔者看来应该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尊重历史。以现有掌握和公众认可的历史资料为准,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如果有新发现发掘历史资料能够完全推翻“旧史料”,则以最新的权威资料为准。这一原则应完全建立在考古和历史研究的严谨态度之上,是不掺杂私利的“澄清历史”。第二个原则就是尊重地名现实。名人故里即使最终出现的“变化”(新权威依据出现),本质上也与时下的地名无关。假设刘邦的故里就是赵庄镇,大不了在今后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字记载上注明就是,赵庄镇也不必非得“改名”。

  一些地方为了所谓的“名人故里”打破脑袋,背后不过是私利薰心。一些地方官员“做梦”都想自己所辖地“产出”几个名人,不过就是想傍名人“发财”。眼珠子里瞅的是名人效应给当地带来的“GDP”,是想“吃古人”、“傍名气”,本质上是想“一夜成名”、“不劳而获”。有此心理,刚“沾个边”的“野史”、“民间传闻”也不放过,都会拿来炒作当噱头;多以为抓住“老祖宗”的衣襟就可以迅速发家致富,在此心态之下也就知道为什么“臭不可闻”的西门大官人也能成为一些地方“疯抢”的对象了。

  “疯抢”名人故里的背后,不过是地方官员扭曲的政绩观,例如丰县改名,其实是把刘邦当作GDP的“招财树”。当下要解决这些背离学术争论、专注于“利益纷争”的名人故里之争,需要建立科学的引导机制和约束手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严谨的政绩考核机制,让那些决策者为“不当决策”或“拍脑袋决策”付出必要代价,是能够遏止这些不理性的冲动的。其二,就时下的社会风气而言也应该多些理性。“名人”当然有名人的事迹值得敬仰,但不必要“神化”和过度美化,如有人一旦成名,人家家里的墙皮、地里的萝卜竟然也都沾上了“文气”,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个别官员的不理性争名人故里与社会风气不理性有关,而做为社会公众首先应该对追捧名人、热追名人故里上淡定,最起码不应该为个别地方官推波助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