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坚持特色产业和民生改善双驱动对口支援五年民族村小康建设硕果累累

06.09.2015  09:09

    2011年到今年底,是省国土资源厅对口支援永丰县潭头民族村的五年,是潭头民族村特色产业从有到无,民生事业从小到大、小康建设进村入户的五年。民族村的变化见证了省直部门用劲足、贴上心、帮到位的真实情怀,民族村的发展诠释了民族工作见人、见物、见心的生动过程。

一、规划制定好,项目落实好,资金安排好才会真的好

2011年接受对口支援民族村的任务以来,国土资源厅共派出几十名干部,每个季度都要同少数民族干部群众一起面对面谋划全年的工作。厅党组按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推进民族团结和睦为总体目标,制定了一个年年有项目、项目有保证的五年规划。牵头处室把所有项目分解出来,细化下去,逐月逐季抓落实,一个一个出成效。做到年初启动,年终结清,不留尾巴。五年来,共筹集扶持资金近1500万元,高标准完成了6个新农村建设点,修通了18公里进村、进组公路,整理土地1935亩,新增开发土地660亩,援建村民活动中心7个,扶持特色产业项目、改造传统产业项目1200亩,走访困难老党员、慰问贫困群众200余人,帮组群众解决矛盾纠纷和困难162件等。项目所需资金都是全厅领导和干部通过“挤出来一点,省出来一点,要出来一点”实现的,这对于一个没有专门扶贫资金、又没有扶贫职能的省直部门来讲,1500万来得十分不易,如果没有全厅“国土人”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意识,这一个个好项目的实施,一件件大实事的办成叫谁也难以相信。厅里的同志经常讲,就是要一颗热心把发展规划、帮扶项目、项目资金串的紧紧的,就是要把对口支援同百姓所需所盼联的实实的。

二、把持方向,保持定力,才能看懂农业、读懂农民、弄懂农村

      五年来,省国土厅始终把持帮扶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传统产业走改造提升方向,特色产业走优质高效方向,改善民生走共享共建方向,小康建设走秀美幸福乡村方向。在产业发展这个大方向上,厅里干部下去、项目下去、资金下去,紧贴山区实际、当地实际和民族村实际,精到一亩田里搞示范,准到一户人家搞带动,村干部和贫困户合伙干,年轻人与老党员联手干,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联合干,做到全村畲汉群众共同参与项目开发。一百多年的油茶林和杂生毛竹林因为改建得到发展潜力的又一次释放。猕猴桃、白莲这种优质特色产业以户带组、以组带村逐步推广,发展势头十分喜人。初步形成了传统产业提升与现在农业增效的双引擎驱动。在民生这个大方向上,全厅上下都知道,只有贴近民心的民生才能激发百姓共创幸福家园的动力。每个土地改造点上都看到了农民起早贪黑的苦干,每条同组公路上都有全村干部群众挥汗如雨的劳动,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修旧如新、穿衣戴帽,而是把持“村庄生态化、道路林荫化、庭院全绿化”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其他标准,使山村变得幸福美丽动人、宜居宜游宜养。在小康建设这个大方向上,通过下派干部指点引导,民族村在家劳动力通过项目创家业、在外劳动力通过务工创事业,向内向外延伸,既不荒田荒地,又不心生牵挂。做到了发展产业项目家家都有人参与,美丽村寨建设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都能分享。五年期间,没有一起项目招来指指点点,没有一起项目投工投劳强摊硬派。公平、公正使全村畲汉群众团结和谐相处,共建、共享使全村留村和外出人员心贴在一起。对口支支援最大成功就是省直部门真正看懂了农业、读懂了农民、弄懂了农村。

    三、 对口支援工作不仅仅是给资金上项目,更重要的是要去体验、要去创新

      对口支援给民族村带来了变化、带来了发展后劲,这就是成绩。对口支援又探索出了值得借鉴、值得学习的经验,这就是创新。在行将结束为期五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时候,国土厅的领导和同志们有三条经验可圈可点,值得推广。

      一是五年里把对口支援工作看成本厅一项特殊的业务工作。 保持定力是国土厅对口支援五年最突出的模式。厅领导做到年度工作审查把关,处室领导做到具体任务细分到人,全厅上下都列出明确时间进度表,业务处室都有帮扶进度展示。切合实际是国土厅最亮的工作特色,五年时间里帮助全村整理土地1935亩,新增开发土地660亩,从根本上提升了民族村农业发展的空间,同时通过土地异地挂牌,盘活了山区土地的价值区间,为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找到了活水源头。

      二是五年来一直在体验式扶贫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这种体验不是在他们的工作日志上看到年头年尾的一两次走访,而是常留干部同百姓一起吃、住、行,常带信息同群众一起思、谋、想。五年期间,全厅每一位领导都先后几次来过民族村,绝大部分处长同志都到过民族村,机关干部和技术人员都蹲过民族村。沉下身子和百姓坐在一条板凳上商量村事家事、静下心来和百姓想致富路径,探索田头地角的创业创新。陪同的是村里干部群众,接待的是随菜便饭,白天人在田头,晚上人住村里,没有给当地增加任何麻烦和负担。国土厅每一位参与对口支援的干部用五年时间体验了帮扶的快乐,看到了百姓的幸福,知道了百姓的苦楚。更看懂了农业,读懂了农民,弄懂了农村。

      三是五年中,从不放弃夯实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让村干部既走在农民前头,更跟在农民后头不离不弃。

              国土厅在对口支援工作中增加了一条特殊的村干部帮扶标准。他们认为好的村干部应该是带头做事没有私心,协调争取项目能有耐心,项目实施安排能有公心。厅里的干部每一次来都给村干部鼓励,要求他们既带头先行先试,又要不厌其烦反复给农民看,耐着性子重复带着农民干。所有的项目背后都有一双双眼光在注视,实施项目坚决做到操作阳光。对干部的帮扶更能体现对口支援的价值,他们注重培养村干部的协调沟通能力,经常带着他们到省直部门争取项目,使他们在上下沟通中得到历练。在安排民生项目上,按照救贫救急优先,惠民安民优先,共享共建优先的原则,要求村干部把一个民生项目办成为百姓的实惠工程,体现出干部的一片公心和爱心。1500多万元资金,一半以上用在民生项目上,实现了对口支援工作在生产发展、生活改善上花开并蒂。村干部干事没有私心,处事能有耐心,做人更有公心得到了全村群众的拥戴,在2014年基层干部选举过程中,全村畲汉群众给每一位干部投下信任的一票。国土厅领导由衷地说,村干部再一次高票当选,我们就放心了,五年对口支援结束后,村干部就是我们在民族村的代言人,他们有能力把全村的事干好,有威信引导全村创业致富,有信心得到全村群众的称道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