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用改革发展成果向历史和人民献礼
龙年的冬月,虽然已是寒风凛冽,但古城正定却处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习近平同志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消息传来,正定人民像迎来了盛大节日一样,无不欢欣鼓舞,心潮澎湃。(《河北日报》1月2日)
三十年的岁月,可以去追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身为一任干部,三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群众仍然怀念,历史深深镌刻,原因何在?《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以全面生动地视角真实再现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日日夜夜,深刻展示了他以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力量,以改革促发展,坚持科学发展的奋斗征程,对于各级干部具有极大的启示,是各级干部的榜样。
习近平在正定的历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历史。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改革的重要指南。从对粮食征购政策的摒弃到对单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习近平实事求是地提出并全力实践了“六个兴县”,使得正定经济把握了正常方向、活力更为充分,一举摆脱了“高产穷县”的现状。有力回应了正定人民“渴望改变、渴望富裕”的共同心声。正是对群众心声的准确把握,习近平在系列改革中推进结构调整,用科学谋划为发展定方向统一思想。习近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用发展的观念。通过解放思想,革除束缚生产力的旧观念、旧体制,使得社会各方面的活力得以迸发。
习近平在正定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才兴业的历史。一地之发展需要人才,一国之发展也需要人才。“扯开嗓门喊人才”,生动体现了习近平同志一贯的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给人才广阔舞台的人才观。在人才引进选用和培训上,既能够广泛招揽人才,善用人才,又注重对本地人才的关心和使用;既注重招才,也关于培养人才。使得人才在不断引进持续增长中实现了数量的扩增,使得人才在培育中实现持续。人才兴县得以贯彻,一举摆脱了县域经济乏力的困局,从此更加凝聚起以人才促发展的大局。
习近平在正定的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密切联系群众是一切改革发展的根基。群众对官员信任不信任,对官员热情不热情,对官员支持不支持,往往在于官员秉持什么样的观念,有什么样的作为。从习近平刚一到正定时当地干部群众的不以为然到习近平离开正定时,正定干部群众的诸多不舍,印证了习近平践行的密切联系群众已然给当地干部群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改革不一定是对原有行为准则的彻底抛弃,也包括对优良传统的继续强化和创新。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吃大锅饭,骑自行车外出工作,深入到群众当中去,“扎实的工作作风”使习近平更能为群众所接受,更有利于开展工作。
群众是朴实的,干部用什么维系与群众的鱼水深情,用什么来强化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那就是发展实绩,不管是深化干群间的感情,还是对发展观念的突破和延展,不管是对人才的招揽善用还是对党政班子的严格管理,都是一种符合工作要求、符合维护群众利益、符合发展规律的有力措施。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的三年时间,不拘泥于历史,不拘泥于现实,不拘泥于各种规制,着力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所有行动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正通过经济、人才、党政班子等改革体现出来。立足群众根基,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正定实现了凤凰涅磐,实现了新的跨越。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新年致辞中的话语,秉承了他朴素的改革观,平实的政绩观,以民为本的发展观。改革的历史洪流,正在以它势不可挡的动势向前滚动。扎根人民,顺应改革,谦逊实干,与人民群众一道,自然就会攻坚克难,创造历史,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