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放宽外资准入受瞩目 通过保护产权强化公平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派记者 吴成良 环球时报记者 段聪聪】中国最高领导层上周五公布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几乎囊括全部改革领域,包括一项重塑经济的详细计划。《决定》承诺将放开金融行业、放宽其他一些行业的外资准入限制、让市场决定资源价格并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多项经济领域的改革。多数经济学界的专家认为,几乎所有关于经济改革的期待都得到了满足。美国对华舆论两天内也出现180度转弯,主流媒体都在关注中国国有企业改革、金融领域开放等措施,强调新一届领导人“全面、彻底”、“雄心勃勃”、“出人意料”的改革决心。而国内专家对《决定》的震慑力感受更为深刻。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披露了一份雄心勃勃的经济改革路线。在保障市场公平竞争方面,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发展经济学系教授曹和平认为,《决定》提出的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有利于让外资企业更快地融入到中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来,本土化更方便,国内企业学习海外企业的管理、技术以及对市场理解也会更快。这个措施将会让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与世界国民经济体系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对接。
《决定》中多次强调保护产权的问题。曹和平认为,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还是非公有制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目的都是给予所有资源公平的、同样含金量的待遇,这对于建立现代社会和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是非常必要的。中国在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几十年后,不能继续仅靠制造业资源、货币资本来保增长。今后要让知识产权、各类产权的所有者发挥特长,让经济爆发式增长。今后要走创新、内需拉动经济的路。
面对今年以来民间借贷日益膨胀而银行业出现“钱荒”的情况,《决定》提出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著名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这个措施不仅是为了解决流动性和盘活资金的问题,更有利于让民间资本公平参与金融活动,还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问题,以及建立和完善民营银行制度。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环球时报》表示,三中全会中强调的很多问题更多地集中在能源方面,比如政府干预问题、市场公平问题。政府干预曾经是过去发展阶段的要求,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今后政府将逐渐减少干预。在能源产业,国有企业涉足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深。它们的影响力甚至超越政府,形成固化的利益,一些企业甚至把国家资源占为己有。在电力、石油等行业的垄断问题,也是三中全会前老百姓最希望解决的问题。
凯投宏观的经济学家马克·威廉姆斯认为,《决定》公布后,之前市场上的失望情绪一扫而空。彭博社16日报道称,“中国领导层宣布扩大经济自由化”,从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放开乡镇和小城市的户口限制,到鼓励私人投资,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最大的经济自由化举措。
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杰克逊全球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蒂芬·罗奇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从三中全会的《决定》看,这次会议的成果超过我的乐观预期。”他说:“《决定》打开了向‘下一个中国’激烈转型的大门。中国经济将变得更加均衡、更加稳定、更加和谐,最终更可持续。”罗奇表示,三中全会《决定》推动解决许多造成中国百姓经济和财务不安全感的因素,这些举措的推出,极有可能推动中国实现结构性变革,转向一个更强劲的由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不过,罗奇也指出,尽管已经公布一长串改革清单,现在的关键是要制定透明的执行战略,确保三中全会公报中强调的2020年转型目标既可信,又能够实现。
《纽约时报》引述康奈尔大学教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中国处处长埃斯瓦·普拉萨德的分析说:“如果这些改革得以成功推行,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结构将发生深远的变化。”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