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进行时:福建省厦门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综述(下)

25.06.2014  11:48

  初显改革成效 充分释放红利

——福建省厦门市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综述(下)

      福建省厦门市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半年来,改革成效明显,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两天采访,记者切身感受改革带来的红利。

        注册登记便利化 市场主体活力激发

        史训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前不久,他在厦门注册了一家旅游服务公司。

        他告诉记者:“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创业压力。”改革前,史训洋开公司注册资本首期最少到资20%,现在他不用为此而烦恼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银行、期货、保险等特定行业外,厦门市均取消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认缴多少由股东约定,并对此承担责任。

        厦门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本年介绍说:“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后,经过调查发现,实际注册资本并没有大幅下降。因为大家都清楚,与一家注册资本很少的公司做生意,风险大。”

        “改革前,要先取得旅游局颁发的旅行社经营资格证,才能申请办理营业执照,但资格证不是那么快能拿到的。”史训洋告诉记者,“改革后,旅行社经营资格证属于后置审批项目,我可以先拿到营业执照,再去办理相关审批项目。”不只是门槛降低,相关部门后续措施的推出,使史训洋的创业更加顺利。

        厦门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玉辉说:“今年6月初,我们对厦门市注册登记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目录进行修订,保留了7项前置许可事项和180项前置改后置许可事项,即将由市政府向社会公布。”之所以要公布两个目录,陈玉辉说,是为了防止后置许可监管没有边界,防止缺位、越位、错位现象出现。

        创新监管方式 市场秩序良好

        部分行政许可前置审批事项改后置,方便了创业者,也给监管者带来了一些担心。“经营者取得营业执照后,后置许可证办不下来,可能引起新的问题。”李本年告诉记者。

        厦门市的解决办法是实行经营场所“负面清单+分类管理+部门协作”的管理制度。通过实行这一制度,厦门市解决了不符合城市定位行业的可控性问题,使城市行业发展进入良性轨道,防止投资者对一些不符合地域发展规划行业的盲目投资,确保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的同时不会过多增加城市综合治理成本。

        除了经营场所负面清单制度外,厦门市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也搞得有声有色。厦门市工商局局长陈海疆告诉记者:“建立这个平台,就是要实现以信用促监管,以信息强监管。”

        自今年1月1日上线以来,厦门市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以其内容丰富、数据实时更新、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等特点,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85度C是台湾家喻户晓的以经营面包、咖啡为主的连锁店,已在福建省开设、签约门店54家。该公司华南区负责人表示,社会公众可以通过公示平台直接对企业进行监督,对食品行业来讲,今后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成为重中之重。

        公示平台的建立,使厦门的市场监管从传统的单纯行政监管向信用监管、社会共治转变,信息共享已成为信用约束的有力保障并深入人心。陈海疆说:“由于‘严管’与‘宽进’同时进行,加强了事中事后监管,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厦门市场秩序良好,没有因为市场主体增加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