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还是杀生? “放生”背后竟存黑色产业链

12.04.2016  10:12

  新华社北京4月11日新媒体专电 题:放生还是杀生?——放生动物需脱离盲目回归科学

  新华社记者鲁畅 杨丁淼

  近日,北京怀柔、安徽黄山惊现大规模放生狐狸事件。记者11日从两地林业部门了解到,目前针对放生动物的捕回工作正在进行,当地警方正在查找放生人员。

  近年来,国内有组织的违规放生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催生地下黑色产业链。业内人士认为,盲目放生无异于杀生,危害放生动物生命的同时也破坏了当地生态平衡,造成人兽冲突,相关法律空白亟待填补,引导公众科学放生。

   放生还是杀生?狐狸部分已死亡

  近日,北京怀柔区汤河口镇村民彭玉春经历了“狐狸吃鸡”的怪事。3月31日,彭玉春向当地森林公安举报:几天前有人在山上放生了数百只狐狸,有狐狸把自己家养的柴鸡咬死,3只狐狸被他抓到。

  记者从怀柔区园林绿化局获悉,放生狐狸为养殖的蓝狐,俗称北极狐,在我国为外来引进物种,不属于受保护的野生动物。除蓝狐外,放生的还有少部分貉,也为人工养殖。

  一位目击者称,3月27日,看到许多人开车来到汤河口镇大黄塘村梁南沟内,放生了将近300只狐狸。记者本月11日获悉,目前怀柔区园林绿化局已捕捉蓝狐和貉及其尸体合计100余只。

  无独有偶,在安徽黄山区,10辆轿车和3辆货车4月7日晚出现在新明乡樵山村里,村民们发现数十位外地人下车以后,将大批笼子里的狐狸放进深山。

  经过当地林业等部门的调查,来自广东、山东、江苏等地的30多人通过网络联系,在山东某狐狸养殖场购买了100多只狐狸,在泾县一寺庙僧人的配合下,用三辆货车装运到此地来放生。黄山区林业部门告诉记者,经过鉴定,这些狐狸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人工养殖。

  记者了解到,当晚,黄山区林业部门已经责令放生者将狐狸抓回,目前已抓回120只狐狸,找到8只已经死亡的狐狸,还有20余只跑到深山老林,找不回来。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放生必须办理相关手续,且要符合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承载量等条件。而这次放生并不符合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