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04.03.2014  10:55

  养老金缺口、延迟退休、以房养老等新闻每每见诸报端,撩拨人们的神经,引起全社会范围的关注。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企业退休人员持续增加,加之历史包袱沉重,曾经的老工业基地辽宁,正背着沉重的养老包袱前行。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建议加快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解决老工业基地基金缺口。

  靠贷款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朱建民告诉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辽宁省国有重工业企业数量过大,传统资源型产业过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养老保险面临的矛盾比较突出,基金缺口巨大,地方财政无力承担。以本溪市为例,从2009年开始,全市企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开始出现缺口,并急剧扩大。到2013年底,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和省调剂金支付49.7亿元的情况下,本溪市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累计赤字仍达36亿元。为弥补基金缺口,本溪市通过贷款和借款确保了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朱建民表示,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是事关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这种情况不仅在本溪市存在,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其他城市也很普遍。

  自身努力难以消化解决

  对于辽宁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刘诗也十分担忧。

  刘诗介绍,辽宁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特别是社保试点后,辽宁省连续多年开展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并通过多方筹集资金,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企业退休人员持续增加,加之历史包袱沉重,目前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造成养老基金缺口巨大,仅靠自身努力难以消化和解决。

  辽企退休人员占全国7%

  来自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权威数据显示,1997年全国统一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时,辽宁省企业退休人员已达267万人,占全国企业退休人员总量8%,历史负担十分沉重。截至2012年末,全省企业离退休职工达到478万人,占全国总数的7%。抚养比为2.17:1,大大高于全国平均3.1:1的水平。特别是2005年以来9次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增的养老金支出额除国家按照40%给予补助外,其余部分均需由我省自行筹措资金解决。这些因素造成辽宁省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发放工作压力巨大。

   加快推进全国统筹

  为了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朱建民建议,鉴于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已不是辽宁省等老工业基地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国家帮助解决,尽快把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调剂层次提升到国家级,使养老保险基金充分发挥使用效率,增强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同时,因养老金隐性债务是造成老工业基地养老金巨额缺口的直接原因,建议国家按适当比例对历史遗留隐性债务给予补助。对1992年7月1日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国家财政予以承担;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各承担50%;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并退休的人员养老金由地方财政全部承担。此外,企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前由国务院各部委所定,经过多年发展,特殊工种的工作环境已发生很大变化,提前退休已不符合当前实际,因此建议国家取消或重新核定特殊工种,减少提前退休量。

  刘诗则建议国家考虑辽宁的特殊困难,进一步加大养老保险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同时,还建议国家启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后,考虑辽宁的特殊困难,对辽宁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中央财政补助区别于东部沿海地区,享受中西部政策。(沈阳晚报、沈阳网高级记者 白昕)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