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委员:女职工生二胎 没人干活儿咋办

17.01.2014  21:06

单独二孩”新政是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针对未来本市将有可能出现更多的高龄孕产妇的问题,多名委员建议,应充分利用资源、改变就医格局以解决孕产妇的建档、产检问题,避免扎堆三甲大医院。

法制晚报讯“女职工扎堆生二胎,没人干活儿咋办?”前天,在妇联、共青团组,众多政协委员讨论即将出台的“单独二胎”政策时,某政协委员直抱怨。

该某政协委员抱怨说,现在的“女孩”跟过去不同了,过去女人生孩子,一直工作到即将临产,现在的女孩快当妈妈了,但是还是非常“娇气”,刚刚已怀孕就跑到一些大小医院去开“保胎”证明,用人单位一点脾气没有,只能给“准妈妈”放假,病休三个月,回来上班后,三天两头跑医院,离着生孩子还有三个月又开始休息。

另外一名政协委员插嘴:“我们一个单位女性占了七成,我天天算计着该谁休产假了。”“二孩”政策实施以后,一些年龄30岁左右的女性可能刚刚生下小孩,但是为了避免成为大龄产妇,也会“抢生”,产假加上“病假”,三年时间内基本没法干活儿,公司就得再重新聘人,等到这些女性回到单位,岗位重新调配也成问题。

确实这样,我们单位的司机队长,老婆生孩子,就不停请假,真不好协调。”另外一名男政协委员忍不住“吐槽”,引来一片笑声。

各位老总,虽然有很多困难,但是还是要遵守劳动法。”政协委员金莲淑律师“总结性”发言,劳动法倾向于保护弱者,用人单位不能因为资金、岗位不好安排等问题就限制女职工生二胎。建议女职工较多的单位,将情况向立法部门反映,修法时,在保护女职工利益上,兼顾用人单位利益。

政协委员刘凝律师认为,劳动法保护女性生育权利毋庸置疑,过去我们还有生三个、四个、五个孩子的时候,用人单位也都“挺过来了”,现在用人单位关键是要有一个长远眼光,在用人规划上长远打算,不能等问题出了以后再考虑,更不能违法损害女性权益。

建“医联体”解孕产妇建档难题

昨天下午,市政协委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中心副主任张俊廷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将三甲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联合到一起组成“医联体”,让优秀的医生在三个医院中流动,以解决“单独二胎”政策可能带来的三甲医院建档难问题。

张俊廷介绍,自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提出“单独二胎”政策放开之后,他已和身边同事切身感受到,人们对迎接第二个小生命的期待非常强烈。

以前,在原来出生率比较低的情况下,人们为了优生优育,往往更多选择在三甲医院建档生子。”张俊廷说,未来,可以预计,在即将迎来的“二孩”高峰期中更多的将是高龄产妇,因此,很多热门的三甲医院将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

为此,他建议,把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联合到一起,重新组合成一个机构——“医联体”。具体到医护人员管理、社区投资以及病人治疗后期的恢复等,都由“医联体”统一整合管理。

组成“医联体”之后,可以统筹安排优秀医生在三个医院间轮流出诊。如,在一周中,可以安排某一个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分别在三甲、二级和社区医院中各坐诊一至两天。这样可让民众在社区医院即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水平,因而改变当前民众更倾向于到三甲医院的就医模式。

二孩”妈多高龄需保母婴安康

张俊廷委员提出,“二孩”政策落实后,很可能会出现高龄产妇生育高峰期,北京市卫计委应提前考虑相关政策的调整。

根据原有政策,产妇在围产期的一个月之内,产妇和婴儿应保持一个“零死亡率”。

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产妇越来越多,一些其他的并发症也会随之增多。

因此,应该加强高龄产妇的优生优育的产前评估工作,以保证孕产妇和婴儿的健康。

(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