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客:政府制定热干面地方标准纯属多余

02.07.2015  12:25

  《武汉热干面》(方便型)地方标准日前由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将于今年12月25日实施。标准规定,以芝麻(仁)为原料,或加入花生酱、大豆粉、植物油、食品添加剂、食用香精等制成的半固态调味料,芝麻(仁)成分不少于50%。湖北省范围内市面上,凡产品名称标识“武汉热干面”的预包装食品,须符合这一标准规定。(新华网7月1日)

  前有专门的热干面研究院,后有热干面地方标准,湖北的热干面可谓风生水起。然而问题在于我们究竟需不需要将热干面的标准制定的这么细致,以至于连芝麻成分的多少都定的这么死?

  如果按照湖北的热干面地方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湖北地产的热干面将来也许会是一个味道。由此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企业又靠什么来体现自身的特色,难道只能在那剩下的50%的芝麻仁上做点文章,你的芝麻仁成分60%,我的芝麻仁成分80%?

  热干面作为一种食品,自然需要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包装标准。有这些应该说就足够了。客观而言,将热干面的芝麻仁成分都规定下来纯属多余,可以说是好心办坏事。

  同样的一道菜,不同的厨师做出来味道可能就不一样。湖北的热干面同样如此,不同的企业生产的热干面应该也有所区别,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标准一致。不可否认,热干面地方标准有助于热干面品牌的口味一致,标准一致,然而这种整齐划一恐怕只能是一种幻想而已。

  在笔者看来,为热干面制定一套标准纯属画蛇添足,多余之举。因为热干面只需要符合食品标准、卫生标准等国家现有标准即可。从某种意义上讲,热干面的地方标准纯属于少数人的闭门造车,既不符合企业要求,也不符合市场需求。

  什么的热干面才是最好的?其实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好吃。如果按照所谓的热干面地方标准生产出来的热干面味同嚼蜡,无人购买,那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热干面调味包的芝麻成分多大比例,这些其实都应该由企业说了算?换而言之,为什么芝麻成分不能低于50%,而不是40%?有什么样的依据没有?有没有经过消费者的认证?

  标准化、体系化,这些管理经验被奉为管理圣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东西事无巨细都可以搞一套标准出来。热干面的地方标准自然是标准化理念主导下的产物,然而这样的标准实在没有必要。在简政放权的今天,如果政府部门强推这一标准,还容易背负滥用行政权力的骂名。

  湖北热干面地方标准,看似很有特点,很有创意,可却有好心办坏事的嫌疑。热干面好吃不好吃,不是标准说了算,而是消费者说了算。很显然,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这个标准搞的有些本末倒置了。热干面的芝麻成分多少,这些属于企业的事情,还是交给企业去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