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规划布局区域经济

22.01.2014  13:06

  ■记者徐娆、袁思东/文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以内”……21日,省长鹿心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勾勒了2014年江西发展蓝图。报告中的话语处处以民为先,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增加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开出分量十足的“民生清单”,勾勒出我省百姓幸福图景。

  梳理省长鹿心社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生态”、“民生”等一连串热词,透露出今年政府工作的突出取向,紧紧契合百姓诉求。2014年,江西将筹集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

制图/毛萍

   ■布局篇

   圆百姓安居梦就业梦脱贫梦

   今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之点击

   超4500亿实施200个重点项目

  2014年江西将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00个,总投资4500亿元以上。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88公里。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扩大中心镇部分管理权限

  江西将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同时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总产持续稳定。

   组建地方航空公司

  “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建设,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江西将出台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等。

   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

  江西将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共青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群众自主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江西将制定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一群两带三区”城镇体系。推进鄱阳湖生态城镇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建设,积极培育京九、沪昆沿线城镇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支持赣州申报“较大的市”

  江西将实施昌九一体化电网发展规划,推进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昌九两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

  争取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政策全面落实到位,争取赣州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瑞兴于试验区、“三南”承接加工贸易转移示范地、章康新区等区域发展平台获国家批复。支持赣州申报“较大的市”。

  [1] [2] 下一页

  支持上饶、景德镇、鹰潭加强与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对接合作,打造中部地区重要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充分发挥新余、宜春、萍乡特色和优势,加快经济转型,强化联动发展,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出台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打造抚州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

   之关注

   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

  江西将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人员、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亿元。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全省工业园区就业培训28万人、创业培训8万人。

   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

  江西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等标准,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建立特别救助制度,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推进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新区建分院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计划,完善中高职衔接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开展本科高校专业改革试点,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鼓励社会办医,优先支持举办非盈利性医疗机构。加快推进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市新区建设分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改造各类棚户区23万户

  加大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各类棚户区23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63万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全面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开建省图书馆新馆

  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工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完成设区市数字图书馆建设。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革命遗址保护,加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吉州窑遗址等大遗址保护管理,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出版发行、报刊传媒、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文化产业。建设、用好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第十四届全省运动会。

   力争全年70万人脱贫

  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抓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推进帮扶到户脱贫、扶贫移民搬迁、培训转移就业等扶贫攻坚工程建设。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

   ■解读篇

   之热词

   “改革”成报告最热词

  21日上午从江西艺术中心传出的阵阵掌声,生动诠释了人民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反应。梳理省长鹿心社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改革”、“生态”、“民生”等一连串热词,透露出今年政府工作的突出取向,紧紧贴合着百姓诉求。

  其中,“改革”成报告最热词。

  通读报告,记者发现,全篇至少提到了24类“改革”。

  如:国有企业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户籍制度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改革等。

   推进设区市监测PM2.5

  报告鲜明提出,推进设区市PM2.5监测,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推进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争取国家批复江西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制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混合所有制经济

  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为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实行“先照后证”

  商事主体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要从事需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再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公司办理工商登记时,实行由公司股东(发起人)自主约定认缴出资额、出资方式、出资期限等,并对缴纳出资情况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之观点

   江西要唱响深化改革的“好声音”

  “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具体措施、支持民资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积极推进‘险资入赣’……”一系列全省市场关注的焦点都明确写进了省政府工作报告,并结合江西的优势和特色提出了具体目标,包括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做好恒邦财产保险公司筹建工作……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吴志军分析预计,我省将在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方面唱出自己的“好声音”。

   让行政审批更加透明

  吴志军:政府管制太多,企业就会缺乏活力。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对于激发民营资本、搞活市场经济有好处。另外,政府在向社会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时,可考虑多渠道公开。

  以前,政府喜欢大包大揽,做了过多的事,养了过多的人。这种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相违背,应该将公共服务等一些事项交由专业机构来经营、打理。目前,服务外包大多采用招投标形式,保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南昌市东湖区、青山湖区政府将环卫实行外包是政府购买服务的良好开端,希望政府今后能够将会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进行外包。

   缩减的“三公”经费投向民生

  吴志军: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过“紧日子”的共识。有必要借“大部制改革”的东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对现有行政资源在结构上予以优化整合,实现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政府治理,并将机构改革的成果,实实在在地体现到压缩行政管理支出上。同时,老百姓更关心这些缩减下来的费用用在了哪里?如果将这笔费用投向民生工程,效果会更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为20万亿,仍在国家可控范围。当前,我国各省市仍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在新债务不断产生的同时,还有还老债的压力。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可以避免一些地方政府无限制地举债,从而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今后,过多的项目不能再完全依靠地方政府投资,而应该采取多种渠道融资。这方面,南昌的地铁项目、朝阳大桥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工程采取的BOT、TOT模式就非常好。

   民营金融机构可解融资难

  吴志军:目前,金融机构虽比较多、竞争也激烈,但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的门槛依然太高。我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同时也应防范融资风险。

  保险也是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险资入赣”可以大幅度提高我省保险覆盖面,并促进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引进的保险公司应该开发更多的新险种,让老百姓受益。恒邦财产保险公司如若获批,江西将实现地方保险法人机构零的突破。恒邦财产保险公司总部设在我省,因此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都留在江西,可以增加省本级的财政收入;同时,可以将保费收入直接投入到江西经济发展中的好项目,增加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