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 加快南昌大都市区建设
1月21日,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鹿心社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5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19页来部署2014年的工作安排。这当中,“深化改革”一词频频出现,体现了我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扩大开放,强化创新驱动,优化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思路。
《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提到要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共青先导区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同时加快南昌大都市区建设等,为南昌全面打造核心增长极增添了信心、给足了动力。
2013年回顾
经济发展——
全省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
2013年,全省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省生产总值14338.5亿元,增长10.1%。财政总收入2357.1亿元,增长15.2%,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20.2亿元,增长18.1%。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2450.8亿元,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96.9亿元,增长12.4%。
粮食总产达到423.2亿斤,实现“十连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1.1亿元,增长13.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3111.7亿元,比年初增加1981.9亿元,增长17.8%。
布局优化——
昌九一体化全面推进
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大力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和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启动了南昌、共青先导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全面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1.1% ;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0.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
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加快发展
我省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加大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衔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93项,取消和下放省级行政审批与备案项目61项,取消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项,200个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向社会资本开放,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
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成功举办了赣港会、赣台会、瓷博会、央企入赣、光彩事业赣州行等重大活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5亿美元,增长10.7% ;利用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3670亿元,增长15%。外贸出口281.7亿美元,增长12.2%。“走出去”战略迈出新步伐,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22亿美元,增长20%。
基础设施——
全省高速通车里程达4335公里
我省去年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武九客专、九景衢铁路开工建设,向莆铁路、衡茶吉铁路建成投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46公里。福银高速公路九江长江公路大桥、厦坪至睦村高速公路建成投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335公里。
坚持城乡统筹、镇村联动、互惠一体,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全省新增城镇人口86万,城镇化率达到49% ,提高1.5个百分点。推进了326个集镇、2923个自然村镇村联动发展,在8321个村点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城乡人居环境继续改善。
环境保护——
在南昌开展PM2.5监测
我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工程扎实推进,完成造林面积253.7万亩。新增国家园林城市3个。在南昌市开展了PM2.5监测,空气质量监控措施进一步强化,其他设区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II级标准。全省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0.8%。
此外,完成14个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治理项目。淘汰89个落后产能项目,万元GDP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国家下达计划任务。
民生改善——
76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我省筹集700亿元财政性资金实施民生工程,76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建立和完善了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等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顺利推进,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32.5万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36.8万户。
文化产业进一步壮大,成为全省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73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1元,增长12.2%。
2014年工作重点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财政总收入预期增长13%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外贸出口增长7.5%左右,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计划任务。
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今年,我省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研究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消除各种障碍和壁垒,为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鼓励非国有资本参股政府新投资项目。
建立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实行“先照后证”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积极推进电价改革,缩小工商业用电价差,推进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建立和完善居民水、气等阶梯价格制度。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快组建省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积极推进民营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发挥信贷投放主渠道作用,力争新增资本外币各项贷款2200亿元。发展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企业境内外上市和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融资,直接融资规模达到600亿元。推动政策性保险扩面,积极推进“险资入赣”,做好恒邦财产保险公司筹建工作。
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季度完成省政府机构改革,三季度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力度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制定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具体措施,建立公平开放的公用服务购买制度。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推动中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全脱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改进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市县部门预算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部门预算体系。从紧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扎实推进“三公”经费公开,逐步将县(市、区)纳入公开范围。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机构。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点。深化土地利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落实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土地租赁、转让、抵押二级市场。按国家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民房产确权登记发证和抵押、担保、转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关键词:稳定增长
4500亿元实施200个省重点工程
我省将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社会服务等领域。实施省重点工程项目200个,总投资4500亿元以上。实施一批高速公路、铁路、机场、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44公里,铁路营运里程588公里、统调电力装机容量47万千瓦。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200亿元以上。抓好一批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总投资300亿元以上。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我省将发挥消费对稳增长的基础作用,完善促进消费政策,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拓展绿色、健康、文化、休闲等消费业态,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实施“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和“三网融合工程”,促进信息消费。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实施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和信用消费政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努力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
大力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广“财园信贷通”等融资模式,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采取加大本土采购、省内促销、异地展销等措施,支持企业发展。
关键词:农业农村
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
我省今年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百县百园”建设工程,推动建立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鼓励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向园区集聚,创建一批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一批标准果园、菜园、茶园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扩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推进和谐秀美乡村建设。重点培育壮大中心镇,在民生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新型社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建设
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出台新修编的十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重点培育航空、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锂电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文化暨创意,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民用航空产业,制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产业园建设,组建江西地方航空公司、通用航空公司。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抓好光伏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实施生物医药新版GMP改造工程。推进“数字企业”计划,培育建设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示范园区和企业。
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电商示范基地
加快发展服务业。完善支持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物流服务,发展第三方物流。建设一批特色城市商业区和商贸综合体,推动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一批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龙头企业,重点打造南昌华南城、共青城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统筹规划和整合旅游资源,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打造跨景区、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力争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增长20%,旅游总收入增长30%以上。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增加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支持群众自住性、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发展
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
加快昌九“龙头昂起”。按照“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要求,大力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加快建设共青先导区和南昌临空经济区,全力推进昌九一体化。
开工建设昌九大道和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推进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实施昌九一体化电网发展规划,推进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取消昌九两市间漫游通话费和长途通话费,商业银行银行卡、存折业务同城化,进一步完善两市间城乡客运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实施昌九一体化产业布局规划,引导两市产业互补对接、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两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参与好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此外,研究出台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向莆经济带,打造抚州赣闽开放合作创新区。
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市(区)
我省还将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启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赋予试点县享受设区市一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管理权限,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县改市(区)。落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工业转型升级、现代农业“接二连三”、服务业倍增、县城建设提升、镇村联动发展、城乡环境治理“六大工程”。
关键词:扩大开放
支持南昌临空经济区先行先试
我省将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合作。主动对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共青先导区、南昌临空经济区和具有条件的市县先行先试。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商贸、物流等领域有序开放。
深入推进央企入赣工程,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加快引进一批重大央企项目。制定支持赣商回乡创业政策。
积极争取设立南昌综合保税区
积极争取设立赣州、南昌综合保税区和宜春海关,加快推进九江、吉安综合保税区申报。支持建设赣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赣闽、赣粤产业合作区。大力发展以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依托向莆铁路开通赣闽五定班列,开通赣州至深圳五定班列。加强与粤港澳、闽浙沪通关合作,简化通关监管手续,提高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关键词:城镇化
有序放开南昌城区落户限制
我省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差别化落户政策,有序放开南昌城区落户限制,积极放开其他设区市中心城区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级城市和建制镇落户限制,健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
抓紧研究指定与户籍制度改革相适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缴纳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选择若干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
加快南昌大都市区建设
优化城镇布局和结构。制定实施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完善“一群两带三区”城镇体系。推进鄱阳湖生态城镇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融合发展,加快南昌大都市区、赣州都市区、九江都市区建设,积极培育京九、沪昆沿线城镇带,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集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城市。推动数字城管向县城延伸,提高城市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关键词:生态保护
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
我省将加大工业废气治理和扬尘污染防控力度,推进设区市PM2.5监测,建立雾霾天气应急处置机制。
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试点园区建设。启动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清洁化园区试点和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建设。
争取国家批复江西省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规划,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县建设。大力发展森林碳汇,培育建立水权、林权、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环境污染强制保险试点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民生工程
800亿元办好50件实事
今年,我省将筹集财政性资金800亿元,集中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50件实事,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今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人员、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就业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00亿元。加大就业和技能培训力度,全省工业园区就业培训28万人、创业培训8万人。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扩大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建立特别救助制度,对未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和遭遇天灾人祸的困难家庭实施救助。向低保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费。
加大医疗保障力度,提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补助标准,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加快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63万套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加大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等各类棚户区23万户。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0.63万套,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万户。全面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入住率。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完成扶贫移民搬迁8万人,完成3000个贫困自然村点政治、人畜饮水安全等建设任务。
加快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新城区建分院
我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在文化体育事业方面,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开工建设省图书馆新馆,完成设区市数字图书馆建设。
同时,我省还将加快省直医疗机构在南昌市新区建分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落实“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建立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制度和体制,严惩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记者 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