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政法委书记发短信索贿:给基层干部赋诗

14.08.2015  14:07

朱家臣在法庭受审。(图片由河南省纪委提供)

发票,再普通不过,在常人眼中不过是买卖商品时的收付凭证。然而,对于河南省周口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朱家臣来说,发票却“大有搞头”,是他索贿敛财的“利器”。

在任周口市政法委书记7年间,朱家臣大发“发票财”——他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并将其“派发”给基层单位和个人“报销”,平均3天就“报销”1次,累计“搜刮”400多万元!

2015年4月23日,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朱家臣贪污、受贿一案进行公开宣判,以受贿罪、贪污罪并罚,判处朱家臣有期徒刑18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没收个人财产60万元。

1 报销“有瘾”的政法委书记

办案人员用“票不离手”形容朱家臣——他下基层检查递发票、吃饭给人塞发票、外地出差买发票,就连逛商店也不忘向人家要张空白发票。

朱家臣,1955年9月出生,河南省虞城县人,历任河南省洛宁县县委书记、洛阳市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周口市委常委、统战部长。2007年起任周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2013年10月,河南省委第四巡视组在周口市进行巡视回访期间,不断接到举报:“朱家臣人走到哪里,发票就报销到哪里!”报销发票成为其谋取非法利益的手段,对此,基层单位苦不堪言。

周口市公安系统一名基层干部说:“俺过去根本不认识他。有一年春节,俺意外地收到了他发来的短信,大致意思是鼓励鼓励,末尾是提醒我还有机会能进步。”“你想,他那么大的领导能给俺发个短信,能不去见他吗?结果到他办公室刚说上几句话,他就递给我几张发票,大概有1万多元。

类似情景,周口市政法系统、县区党政机关干部,甚至银行、高校等领域的干部,都不同程度地遇到过。基层单位收到他“”来的发票“五花八门”:有烟票、酒票,有礼品票、书票,有买资料票、购物票……

朱家臣任周口市政法委书记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索要或收受他人贿赂超过678万元。其中,他通过“报销”发票向他人索贿是主要形式。他先后向90多人明目张胆地索取贿赂,少则一两万元,多者十几万元;少的“报销”一两次,多的“报销”五六次,涉及金额400多万元。

朱家臣的爱人是一名退休教师,长期在北京照看孙子。据周口当地干部反映,朱家臣一般是周五去北京,下周一再回周口上班。回到周口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在当地新闻媒体上“露个脸”,让人知道他在“工作”。从河南省纪委调查掌握的情况看,朱家臣平均3天“”一次发票,可以说,他天天都在研究如何报发票,哪有时间想工作、干工作?

朱家臣“报销”发票甚至到了“有瘾”的地步。经调查,朱家臣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填写发票,装好信封,写上数额,列上名单,谁把钱给他,他就在谁的名字后面打个“”。办案人员用“票不离手”形容朱家臣——他下基层检查递发票、吃饭给人塞发票、外地出差买发票,就连逛商店也不忘向人家要张空白发票。

2013年12月21日,经河南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对朱家臣违纪问题立案调查。就在办案人员依规检查他的办公室时,在其办公桌上,还发现他亲笔填写的,还没来得及报销的几张12月18日的假发票。

2 名为“报销”实为索贿

在周口,只要有一面之交,不管熟悉不熟悉,朱家臣都敢给发票让人家“报销”。有时候他给县领导、各委局领导打电话请人家吃饭,别人甚至不敢去,生怕被塞发票。

朱家臣作为周口市政法系统的主要领导,本应受到尊敬,但平顶山市检察院公诉人员说:“我们在调查时发现,只要提起朱家臣,周口的干部没有不摇头的,有的私下里说他为报票,到了寡廉鲜耻的程度。

发短信索贿是朱家臣惯用的伎俩。逢年过节,他都要通过手机短信的形式,给一些基层干部“赋诗”一首,目的就是“提醒”一下,如果对方没反应,就再发一首诗,直到人家主动来“”他。每逢干部调整,朱家臣就在短信里“表扬”某些当事人,有时甚至明示当事人“我可以帮你说话”。

周口政法系统一名干部说:“有一年,单位要调整干部,他给我发短信,意思是我干得不错,让我见见他。一见面,他就给我2万多的发票让帮助处理一下。我也知道他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担心他‘成不了你事坏你事’,就自己掏腰包给他垫了出来。

省纪委办案人员介绍,在周口,只要有一面之交,不管熟悉不熟悉,朱家臣都敢给发票让人家“报销”。有时候他给县领导、各委局领导打电话请人家吃饭,别人甚至不敢去,生怕被塞发票。有时一块儿吃饭,他把别人叫出来随手掏出发票递给人家让“处理”一下。因为事先他已经写好了抬头,好多次还掏错了,把本应给张三的发票给了李四,弄得很尴尬。

朱家臣“报销”发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虚开多开发票,二是索要空白发票自己填,三是购买假发票。对这些假发票,有的基层单位无法按规定报销,为此,财务人员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还有的干部为了避嫌,不敢用公款“报销”,迫不得已用自己的钱给朱家臣“报销”。

对“报销”发票“支持不力”的单位和个人,朱家臣甚至不惜假公济私、打击报复。河南省纪委办案人员介绍,有一次,朱家臣下县检查工作,给一名县委书记“”发票,结果被这名县委书记顶了回去。从此朱家臣就给他“穿小鞋”,凡是朱家臣分管的工作评比,只要逮住机会,他就大会批小会讲,年底评先把这个县评为“落后单位”。

3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

朱家臣报票每次索要都不超过3万元,单票每张都不超过1万元。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打个“擦边球”,自认为数额小不违法、次数多不好查、时间长不好记、人数多不易被全部发现,想以此来规避党纪国法制裁。

朱家臣的堕落是从自认为“小事”、“没事”、“出不了事”开始的,他认为随意在基层单位报销票据不算问题。分析朱家臣“报销”发票的行为,体现出三个特点:

首先,他提出要求“报销”发票,主要针对与自己有上下级关系,或者是朱家臣依职权处理公务时有制约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经调查发现,他分管的政法系统几乎所有的基层部门领导都为他“报销”过发票。河南省纪委案件审理室主审朱家臣案件的同志讲:“朱家臣要求这些单位领导为其‘报销发票’,就是将权力与金钱进行交易。

其次,朱家臣身份特殊、知法犯法。河南省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主办朱家臣案件的同志说,朱家臣报票每次索要都不超过3万元,单票每张都不超过1万元。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打个“擦边球”,自认为数额小不违法、次数多不好查、时间长不好记、人数多不易被全部发现,想以此来规避党纪国法制裁。

第三,这些以公务为名报销的发票,都被朱家臣用于个人花费。朱家臣在分管信访工作期间,周口市的信访工作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靠后。朱家臣家在北京,经常乘火车往返北京、周口,但他却以去做信访工作的名义宴请朋友,购置礼品,用公权换私情,公款私用。

朱家臣在忏悔书中写道:“尤其在与书画界和异性朋友的交往中更注重个人的形象,为此,我先后购买了许多针织品、工艺品和文化用品,并馈赠于人,赢得了许多赞扬,这样日积月累,不少的国家钱财就挥霍掉了。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名副院长说,朱家臣看似报销发票的“小事”,其实已构成了索贿罪的要件。一是他借报票之名却是主动地去索要;二是具有勒索性,或者是乘人之危,或者是别人有求于己的时候实施;三是具有交易性,应从重处罚。

朱家臣一次次将发票变成“钞票”,在党纪国法面前,一张张发票变成了为刑期埋单的铁证。

朱家臣这种毫无顾忌通过报销发票索贿的行为,具有典型的警示教育意义。这为一些惯于利用报票 “潜规则”、将公款据为己有的人敲响了警钟: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真正做到公私分明,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本报记者 翟耀 通讯员 甘泉)

办案者说

纪挺法前方能治病救人

作为周口市政法系统一把手的朱家臣,本应受到人们的敬重,但他却因使用小伎俩“报销”发票成瘾,让周围的人都对他厌恶不已。朱家臣是一个从“小节”“小事”开始放松要求,最终堕落变质的典型。

党员干部出现大问题,往往都是从破坏规矩、违反纪律开始。只有从日常小事抓起,有违必查,动辄则咎,才能更好地防止“小问题”酿成“大祸害”。以朱家臣“报销”发票为例,他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的行为,已经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属于违反财经纪律典型之一。然而,正是因为每一次的“小事”“小节”问题都没有被及时对照党纪惩处,朱家臣才愈发有恃无恐,最终病入膏肓。

我们常说,党纪严于国法。这是因为,党员肩负特殊的政治职责,不同于一般公民,必须接受更加严格的约束。对党员干部自身来说,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对照自身行为,把底线设在纪律上,而不是法律上,才能更好地防微杜渐。

朱家臣案对执纪者也是个警示。这起案件告诉我们,“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就是要有纪律“原教旨”主义精神,对不合理的行为让纪律先于法律作出反应。手执纪律“钢尺”不仅是惩恶扬善,更是为了治病救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当把严明纪律和规矩体现在日常管理和执纪监督中,进一步提高履职标准,使职责使命回归党章要求,如此,才能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