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阐述“如何讲中国故事”自称对AK47故事最敏感

27.12.2013  02:10

  中新社福清12月26日电 题:莫言的AK47情结:“把国际故事拿来中国表述

  作者 林春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26日来到福建的著名侨乡福清,与中国著名作家苏童、格非同台对话,为当地学子讲授“如何讲述中国故事”。

  对于“如何讲述中国故事”的命题,莫言给出的回答是:只要涉及人性,不仅中国故事可以国际表述,也可以是国际故事中国表述。

  “作家都是从自己身边人、最熟悉的故事写起,这是作家的第一笔财富、第一桶金。”莫言因此创作了“高密乡故事”,但他认为,自身经验只够撑起一两本书,再继续创作,需要更广阔的视野。

  如今,中国作家走向世界已经成为共识。被誉为“为国际讲述中国故事的人”的莫言,却更加注重把国际故事拿来中国表述。

  “世界上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永远讲不完,每个作家可以选取最敏感的类型,把国际故事为我所用,表现其中故事核心后面的人性、人类性。”AK47冲锋枪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24日辞世的消息,让从过军的莫言感慨不已。

  “我从过军,对AK47的故事最敏感。”AK47紧紧相伴着莫言的军旅生涯,他对这款全球生产累计1亿枝的冲锋枪了如指掌,说起它的性能、战绩、轶事滔滔不绝,他甚至在1986年时动笔写过关于兵工厂用原始工具制造枪械的故事。

  就在卡拉什尼科夫辞世的同一天,1954年因同性行为而被迫害自杀的密码天才、英国著名数学家阿兰·图灵,终获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笔签署赦免令。在当天的对话中,莫言也信手拈来阿兰·图灵的故事,与现场听众分享。

  “好小说需要精彩的故事做内核,好故事则要表现普遍人性。中国作家并非只能讲中国土地上、中国人身上的故事,外国故事也可以变为中国故事创作的出发点和灵感。”莫言说。

  “中国也有曾遭腐刑的司马迁,我们面对的阿兰·图灵已经不是英国人,而是人,所以外国故事是否能为中用完全取决于是否对中国作家有启发。”莫言隔空向以谍战小说斩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麦家喊话,期待他关注这段人类共有的史料,再出《解密》(主人公是从事破解密码的特殊职业者)续篇。

  “社会生活引发大家关注的问题,同样可以成为小说创作的源泉和灵感。”莫言的著作《》关注中国人口计划生育问题,获得2009年茅盾文学奖。对于中国计生政策的调整,莫言认为,“这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单独夫妻生第二胎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故事如何国际表述,莫言依然强调立足于“”。但他同时认为,小说创作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关注还是落实到人性上。

  “作家的写法不像新闻报道直接去面对问题,作家的重点是通过人来表现问题,写人的情感变化、写人物的命运变化。小说不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也不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莫言的“故事经”,正道出了他的小说为什么直击了中国问题的根源,却表现得远比现实和谐。(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

高山族:高山族儿女有句心里话
微风徐徐,山雾袅袅,一路循着茶香,上饶之窗
仫佬族:以梦为马,绣出仫佬人的中国梦
广西罗城县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上饶之窗